我想要分享眼前的世界,在意义被量化置换之前,我们最原初的动力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将自己的主观视域分享给他者的需要。主观性是极为孤独的,我们被困在感官之中,主观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而已。自己见证不算真正的见证,必须透过他人视角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也必须从别人嘴里听见自己想对自己说的话。
只要自己还是一个社会的人,还在世俗间挣扎,你就无法摒弃,或者说是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只要你还有这种心态存在,你就还停留在世俗之中,而当你完全的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需要别人的评价,去证实自己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处于一种不在三类不在五行之中了,你已经是用一种出世的心态停留在世界。所以,我们所有想要表达的东西实时都是表达给世俗的人去倾听,想要得到这些俗人的一份认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