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Matching Annotations
  1. Dec 2023
    1. 文章主要讨论了LLM(大型语言模型)在集成开发环境(IDE)中的应用,以及这种应用如何改变软件开发的方式。文章的核心要点包括:

      1. IDE是开发者的超级入口,LLM为IDE的商业化带来新机遇。LLM能够提供更具差异化的用户体验,使得非技术背景的用户也能够更好地进行程序编写。

      2. IDE是探索LLM复杂推理能力的最好场景。LLM的能力边界逐步从代码补全渗透到代码重构、测试、Debug和分析等高价值环节。

      3. 软件开发将迎来“Excel时刻”,而IDE则是巨变的关键入口。LLM将使得各行业的非技术人群能为自己的工作编写小程序,调用LLM功能、Code Agents就像在Excel里使用公式一样简单。

      4. 轻量程序的开发流程再革新,对需求描述和测试的AI Agents市场将涌现,而IDE有望成为Agents的分发平台。

      对于普通程序员来说,这些变化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机会:

      1. 提升技能:理解并掌握LLM的使用,将有助于提升编程效率,也是未来编程的重要技能。

      2. 创新机会:LLM在IDE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创新的可能性。程序员可以尝试开发新的LLM-based服务、Code Agents等,提供更个性化、更高效的编程工具。

      3. 数据安全和合规性:随着LLM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合规性问题日益突出。程序员需要对此有深入理解,以便在开发过程中避免相关问题。

      4. 新的就业机会:随着LLM在IDE中的应用,将会出现新的就业机会,如LLM模型的训练、优化,以及基于LLM的软件开发等。

      5. 提高编程效率:LLM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编程效率,减少编程过程中的重复劳动,使程序员可以更多地关注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

    1. 看主体代码,主流程,折叠没有用的代码,忽略注释

  2. Apr 2023
    1. 转换一个思维,而不是选择一个工具。 分享一个思维,而不是分享一个工具。

    2. 主动 own 事情。

      主动推动事情发展 把握 + 影响 + 方向,不只是被动接受

    3. 多写文档,记录工作细节。

      今天收到一个同事的询问,是一个已经交接出去的工作的细节。如果要解答,必须翻遍整个系统的代码。但是之前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已经梳理过一次了。便找了下文档,发现当时记录过,几篇文档的内容闭环了,刚好可以解答该同事的疑问,节省了很多时间。

      即使是自己亲手完成的工作,过了一年半载后也基本会忘干净。 对于每一项工作,要有一个类似「One Page」的文档。从该文档出发,可以把所有关联的散落文档都串联起来。 工作文档格式不限。但除了「背景、方案、任务分解」,我建议包含以下内容: 所有的 Merge Request 链接汇总 方案讨论历史记录与对比,放在附录里 监控大盘链接、或者常用的 metrics 链接 涉及到的云平台链接、或者配置项名称、或者配置参数取值与说明 踩过的坑、梳理出来的一些细节

    1. 请在这里停顿30秒,想象自己就是这个代理商,请问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一个一个问题来解决 1,销售额下滑,看下这个品牌不行了,还是别的原因,如果是品牌不行,那换?或者弄一些营销手段。如果是别的原因,比如比淘宝零售价高,那就想办法解决别的问题; 2,比淘宝零售价高,看下总部给货价钱的原因,还是淘宝搞活动,自己是不是也搞活动之类的; 3,士气低落,想办法提高士气,比如增加提成之类的

      感觉上面说的也是很肤浅的想法,让我问下gpt,看他怎么说

    1. 如何让你的博客产生复利
      1. 写好质量高的内容:写出引人入胜、有价值的内容是吸引读者的首要条件。写出让人们感兴趣的主题,采用吸引眼球的标题,以及掌握关键词优化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2. 增加阅读次数:分享博客内容到不同的渠道可以帮助获得更多的阅读量。这包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通过搜索引擎优化、以及在其他博客中留下评论等。

      3. 长期持续性:博客需要长期坚持,即使没有收入或回报,也需要坚持积累自己的读者群体。

      4. 多元化内容:除了文章以外,可以尝试添加图片、视频、音频和其他多媒体元素来丰富博客内容。这样可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并有望获得更高的转化率。

      5. 建立社群:建立自己的社群,以建立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通过留言框,邮件列表、社交媒体等来建立联系。

      6. 成为专家: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创造出的内容将更具有影响力,并有助于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品牌。

  3. Mar 2023
    1. 智慧在于回避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候避免麻烦、避免冲突、避免得罪他人等,比直接面对并解决问题更聪明。有时候,我们需要权衡得失,然后选择回避一些不必要的争斗,以避免可能的麻烦、危险和失败。这种回避可能表示对自己和他人都更具智慧的决策。

  4. Oct 2022
    1. “YouTube 是最好的大学” 被越来越多人承认。我现在很多时候搜索都是直接在 YouTube 上搜,而不是在 Google 上,尤其是实操类的知识,搜到一个视频教程,跟着做很快就搞定了,而不用像阅读说明书一样那么复杂。YouTube 上知识类视频的比例很高,也足够专业化,毕竟很多人靠此为生。比如我最常看的技术类视频,实时性很高,一个新技术出现(尤其是前端),YouTube 上马上就有视频跟进,试用、评测、踩坑、教程应有尽有。如果想学计算机基础,很多天竺小哥讲得真是深入浅出,我个人是觉得比读书要吸收得更快。不过 Youtube 上的投资类视频,还是少看。

      youtube上面内容质量蛮高,还可以锻炼英语

    1.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因为如果你的 task 需要超过两个小时以上才能做完,而你不去做分解,大概率你就不会立刻去工作在这件事情上了。因为完成一件事情很多时候最难的是开始,当你能够开始进行它之后,你就会产生一种 Flow, 这种 flow 的精神状态会保障你把工作完成

      任务分解

    1. 把我把这份「不读清单」列在这里,不读的理由可以去原文中查看。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绝大多数的从「五四」到 1949 年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从 1949 年到 1976 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绝大多数的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所有名著的续书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所有的阴谋论类

      不必读的书类

    1. 那么作为一名工程师,或者技术管理者,如何去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培养这些思维和能力呢?

      一是定目标的时候都尽可能量化。不要只是想着要 improve,enable,想想你具体 improve 了多少,enable 了什么。

      二是动手搭一些简单的 dashboards去追踪你的目标指标。这样你就能随时观测你离你的目标有多少,从趋势上知道你做那些事对你的目标有最大的帮助。

      三是保持一颗好奇心,看到设定好的数据有任何不是很理所当然的波动或者变化的时候,试着打破沙锅问到底,试试自己能不能去解读这些波动和变化。并且勤于动手去写一些简单的 SQL,知道数据的来龙去脉,知道每个数据的波动,其上游和下游可能受影响的数据还可能有哪些。

      另外,如果组里有一名数据分析师或者数据科学家,不要觉得只是各做各的事,尝试着更紧密的合作和沟通,学习一些简单的技巧和思路,加上你对系统的实现有很好的了解,等你能够熟练运用一些简单的数据技能的时候,就会发现对彼此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最后的结果就是组里不论任何大小决定,都用数据说话,决策过程也变得很透明。

    3. 老实说,IBM PC架构(后来的Wintel)如此成功,是因为IBM允许任何人为之开发产品,而不是因为IBM拥有天才的市场营销人员。

      开放太重要了

    4. 90%以上的小伙伴第一个想到的渠道就是企查查和天眼查。嗯,如果只能想到这里,那么这篇文章就可以结束了。让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些网站上的信息又是从哪里获取到的呢?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index.html 中国裁判文书的官网:http://wenshu.court.gov.cn/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

    5.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听他在公司做报告的时候引用的 Peter Drucker 的一句话:“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improve it.” 这句话在后来的工作中多次的被印证,而很多时候,及时有效的一个数据分析,可以帮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做改进最省力的办法,以及时刻帮助我们了解项目或者产品的好坏。

    6. 首先就是对各种 bug,incident,或者系统漏洞处理的优先级排序。以前我遇到别人报了一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凭直觉去判断这个问题是因为什么,好不好修,怎么修,以及引发的可能性会不会很大。现在每遇到一个问题,第一件事就是去 “measure it”,这个问题影响到的人可能有多少,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多少。每个小时每天新的影响有多大等等。每个 bug report 上都有这样的 SQL query 和数据,然后团队就根据切实的数据去决定哪些问题是急事,哪些可以稍微放一放。这样一来团队始终都可以做到把问题控制在最小,而且对于略推后的问题心里也十分有底会有多大的影响。

  5. Sep 2022
    1. 示代码、原理都给你讲了,这个时候要如何与硬件优化器作斗争是最难的。大多时候都有预读(有些厂商会利用预读作弊),做测试肯定是不要预读的:揭秘 cache 访问延迟背后的计算机原理最近很多同学在问内存延时测试工具的,我用的 lmbench,不过强烈建议你读读上面的文章

      工具/内存延时测试工具

  6. Aug 2022
    1. “对于那些在生活中的角色是在事情的顶部(on top of things)的人来说,电子邮件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对我来说不是;我的角色是在事情的底部(on the bottom of things)。我所做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间断的专注。”

      而半个多世纪后,与美国总统相比,我们对于掌控事情的痴迷,只能说有过之无不及。不只是在游泳池边,我们在马桶上,枕头边,甚至课堂上,工作中,通过手机和 app,我们无时不刻都“在事情的顶部。” 我们需要掌控着么多信息吗?俄乌战争、台海危机、谁在推特污蔑诽谤、邻居群里又在团购什么东西。总总这些,耗尽了我们宝贵的精力,却只凭添了我们的烦恼。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手机多好,我和现实中的人一定会更亲近,而这才是对于我最珍贵的事情。更别谈我们只有呆在”事情的底部“,心无旁骛,才能学习和创造,才能增加我们的财富 - 我们的能力。

    2. 原文:关于学习的85%法则 “如果你总是成功,就很难知道要改进什么。如果你经常失败,你就不会学到什么是有效的。只有当我们拥有成功和失败的混合体时,我们才能在好的和坏的策略之间形成对比。” 当你学习一项技能时,85%的成功率是最佳状态。如果错误太多,你应该降低难度,减缓进度。同样的,如果对你太容易,正确率太高,你应该提高难度,加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