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Matching Annotations
  1. Sep 2023
    1. 如果你回顾一下自科学发明以来的工程学历史,你会发现,在利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一般事物,特别是制造事物方面,至今仍存在一些长期滞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这实际上是一个优点。

      好像不理解又好像理解了。 永远有工程发挥的余地么这算是?

    2. 历史进程大致如下:(I) Tinkering | 解决问题(II) Emotional Reactions | 获得反馈,作出反应(III) Principled Making (and remembering how) | 归纳原则方法并记住(IV) Making and reasoning with Representations | 用于实用和推理(V) Deep theories about why | 探究深层原因我们与哺乳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共享(I)和(II)。我们称(III)为“工程学”,它起源于人类历史的早期。因为它只需要记住什么有效,无论是烹饪、住房还是桥梁,而不是为什么有效。我们称(IV)为“数学”,它有几千年的历史,或多或少与书写形式有关。(V) “for real”,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的真实面貌是大多数人学习起来最困难的。

      .imp 有意思的推论呢。归纳是工程性的,逻辑演绎则是数学。 至于最后?那是哲学了吧。

    3. 在这个学科高度发达的世界里,我们希望我们飞行的飞机是由严肃的工程师设计的,他们版本的 Hippocratic Oath 是“桥不能掉下来,飞机不能坠毁...”,而不是科学家或数学家,他们通常会从坠机中学到更多东西,ー从一般的玩耍中学到更多东西。工程学的“乐趣”是设计和制造真正有效、有助于人类发展的东西,这与科学和数学的“乐趣”大相径庭。拥有“乐趣”就是能够做你选择做的事情,并且做得很好。

      .novel 哈哈哈哈 这个反常识。我确实不喜欢坐“这种”飞机

    4. 你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毕竟已经有太多先贤在这些问题上思考的,比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深入许多。所以更多的是寻找到好的框架,然后去践行。但即使是此,也会面临两个困难: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知识不同,很难有一套标准的框架参考,所以吾之蜜糖,彼之砒霜,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迭代。所以大胆魔改前人的框架并不是孟浪,而是现实需要。否则削足适履更加拧巴。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搭建这些框架。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向内探索很深,花费时间很多,并且产出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许多人宁可选择去学习一些新技能,或者纯粹的娱乐休闲,也不愿意在这里投资。面对艰难的生活,我们需要有一套工具箱,用来应对生活的挑战,而不是每次都重新打造工具;另一个角度,这些工具也必须按照秩序来放置,才能让我们正确使用,否则总是每次顺手摸出来锤子,那就只能把一切当做钉子来砸。

      .人生笔记 叔本华是还是不是?叔本华不是谁是? 有关人生态度问题出现在flomo中很久了,但一直没有解。

  2. Aug 2023
    1. Vol.20220515:约束之下,才可以拥有无限的自由日期

      自律使人自由诶。 康德说的

    2. 你开始记录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你每天的体重。当你不断成长,你就会崩溃。然后你回到你的日志,看看你是否能找出崩溃的原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太棒了。如果没有,你就会发现丢失了什么数据。你要搞清楚这次崩溃是否需要修复。如果是,则将新数据添加到日志中并继续。没错,但是下次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就会有数据了。记住,在这之前,你的生活没有log。还要记住,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今天你不可能改正所有的错误——这是你一生的追求。

      可能有用,可能没用,所以记录还是需要低成本才行。

  3. Jul 2023
    1. Bret Victor 说新的思想呈现形式,书面语言、数字、数学符号、数据图形,已经通过扩展人类集体可思考的领域,促成了文明进步中一些最重要的飞跃。而这个计划要捕捉概念和现象中某些方面,表达为一种人类易于理解的呈现方式,降低人类的感知和思考的门槛。

      .novel 一切降低认知压力的发明都超级无敌牛逼!

    2. 自己过往「讨好型」人格发作的条件:自我问题:自恋(认为自己全能)又自卑(认为自己垃圾);追求安全:专心致志地担心未来,继而焦虑;逃避责任:害怕承担责任,害怕面对苛责;关系问题:害怕被孤立,害怕亲密关系破裂,幻想改变(控制)别人;

      .cmt 需要自勉。感觉都沾了,少点讨好,多点尊重。不是端着,而是有自己的风格。 不卑不亢,讨好的背后也是一种对谁都卑微的预设诶

    3. 公开自我批评/反省,是一种讨好更多人关注、认可、同情的有效技巧。附和他人,拉他人一起参与,是一种逃避责任,降低自己决策压力的手段。

      .insight 有意思的观点。面对的问题也很有意思诶:不断讨好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态

    4. 艺术是一种邀请你回应一旦艺术家们发布了他们的作品,他们就把它留给你来完成你的个人回应。通常他们并不想控制这种反应。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此都很好奇。你对一件艺术品的想法和感觉,除了你自己,与别人无关。这就是它的美妙之处!伟大的艺术作品会引起众多情感和智力上的反应。因此,如果你的想法或情绪与其他人的不同,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novel 不是学会写影评,而是想写影评就写吧。 想要对话是前提,会不会对话反倒无所谓。

    5. 艺术家想对这件艺术品说些什么?

      .quiz 看懂展会背后的核心问题。学会从自身角度看,还不如站在对方视角来理解别人想怎么说。

    6. 企业真正的工作是创造客户,而非完善某种解决方案。客户本身是被服务/产品的产出或者结果所驱动。所以重要的是研究他们想要完成什么工作,以及现在是如何完成的,以及评估他们现在用这套解决方案,能否充分完成他们的工作。

      .cmt 那个小笑脸,job to be done。需要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

    7. 一旦觉得别的产品中有个某个功能/服务不错,那么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去分析他的实现方式,而是去思考他到底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

      .novel 不要看设计本身比如功能呀界面结构,更不要看设计实现后的效果,kpi和数值会如何变化。而是看设计的上文,为什么这么设计。 哪怕是用猜的,或者说看设计师本身的涉及原因。先得有,再放到整体的场景中去思考。

    1. 自己读德鲁克其实是反过来的,因为先读了他后期作品《成果管理》,再读了这本早期作品《管理的实践》,也让当时一些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比如在《成果管理》一书中提到的:成果的取得靠挖掘机会,而不是靠解决问题。但当时对「挖掘机会」的理解比较表面。在这本《管理的实践》讲决策部分找到了更进一步的叙述 —— 提出正确的问题,是找到机会的前提。因为提出好的问题,可以理解当前情况,揭示隐藏的假设等。找到机会是提出正确问题的结果。

      找到好机会的前提,是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直击本质的问题

    2. 德鲁克谈决策 - 重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好问题

      提出好问题的源头是德鲁克。惊讶。

    3.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篇文章的意思,那么我们实际上必须从头到尾阅读它。一旦我们做到这一点,文字很快消失在一个灰色的纹理再次。很容易忘记它们。文本只有在你阅读的时候才存在,它是一个时间结构。图像是空间中的结构。他们总是在那里,可以立即被认出来。这些在时间流动的文字中的空间锚帮助我们记住文本是关于什么的。

      .insight 找图例,找到好图例,学习好图例,画出好图例!

    4. Why do some images support a text better than others?

      .quiz 当你画一些东西的时候,你被迫要具体和诚实。 有意思的问题诶,本质还是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

    5. 回购技巧(只摘录了一小部分有启发的)买回时间最佳的方式是设置日历,所以安排周计划很重要,这样不至于陷入被动,因为许多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不知道下一个事情做什么;尽量批处理事情,而不是一次只做一部分;比如不应该安排每天看一下反馈,最好能每周集中一个时间看一下用户反馈;把上述做法设置为模板,但要小心,不要安排的过于满,留出余裕;然后不断迭代,避免一时兴起安排的事无巨细,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忽略了迭代;始终给每件事情安排「完成」的定义,可以是硬指标,也可以感觉。绝对不要在没有明确「完成」定义的情况下,将任务分配给他人!!注意是不是自己沉浸在「用有答案」的快感里面,因为当你每次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就是在消除其他人学习的机会。

      模板模板,模板是核心。是自己为自己设计的sop 批处理,而非流处理。 定义什么是完成。。

    6. 成功的人并不是富有之后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做自己想做,且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变的富有。核心在于,打造一个自己希望不断玩下去的游戏。而不是通关之后再去玩自己想玩的部分。

      因果不要搞乱掉。。

    7. 从这个角度来看,时间是货币,是一种让你购买喜欢或者讨厌东西的工具。如果你买的都是痛苦的工作,那么建立起来的企业也会痛苦;反之,你购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也将建立一个你也喜欢的公司。

      .insight 用时间买工作?其实还挺对。

    8. 当你回购时间的时候,如何出价呢?可以按照当前你自己时薪的 25% 来计算(各位可以算算,很有趣的一个值)。目标是不断提升回购率,将其变为一个有趣的游戏,赚的越多,回购的时间越多;目标是关于你想要实现的结果,系统是关于产生这些结果的过程。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升级你的时间质量。痛苦的时刻,往往是升级我们的思维,并开始回购的好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时间是货币,是一种让你购买喜欢或者讨厌东西的工具。如果你买的都是痛苦的工作,那么建立起来的企业也会痛苦;反之,你购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也将建立一个你也喜欢的公司。

      一个时间的损益表。总得有人做。

    9. 其他人帮你完成的任务程度,控制在 80% 就好。追求他人 100% 完成任务,会导致成本较高。

      降低预期。不管是替换还是分工

    10. 应该始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不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我会干什么?可以根据 DRIP 矩阵来思考:代理(Delegate):琐碎且价值感低的事情;替换(Replace):比如销售、营销、管理、新人培训等;投资(Invest):声誉型资产,比如发言采访,以及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时间;生产(Produce):赚取金钱和精力最充沛的地方,你不想雇人来替代你做这些事情。

      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矩阵。 能赚钱没意义的,找替换选项。 有意义的没价值(哪怕是短期的),需要投资。

    11. 核心在于心态的转变,其中分为三个步骤:审计 → 转移 → 填充。审视你的时间,找出正在消耗你精力和花费太多时间的低价值任务;将任务转移给喜欢做这些任务,且比你还擅长的人;用价值更高且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填充满个人日程表;

      回想到了领导梯队里面提到的时间管理问题。 为什么重要,因为时间是一种关键资源,至少对于工作来讲。

    12. 想要从这个陷阱中爬出来,看起来建团队是必选项。但这里其实自己还进入过一些误区:比如希望招募到一个足够厉害的人,把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补齐。这就导致找人的过程很漫长,而磨合的周期也会很久,消耗掉更多的时间。

      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分包出去,让自己有时间学习一些不擅长的东西。而非相反,把着自己的时间不放,然后奢望别人解决他自己的问题。

    1. 设计文件、设计原型都会在pm、运营、leader、测试、研发等岗位流转需求文档也同样会在多个环节流转代码文件只会在研发岗位流转可以归类为:数据库文件、演示汇报文件、方案描述的文本文件

      .imp 流转是协作的前提,如果没有流转,那就不要假装他们有。 多人多人多人,流转流转流转。

    2. Figma 可以从零散的个人开始,在每家公司使用它,但每家公司都可能导致整个公司的大规模扩张。一旦 Figma 被一些设计师采用,他们部门的所有同事都会接触到这个产品,尤其是它的协作功能,看看这个体验对他们来说有多好。

      基于协作的设计。这个不是要求出来的,是定义出来的。 回想一下上文的价值观,为了设计,而非为了设计师。

    3. Cross-side Network Effects跨边的网络效应在市场中最常见供给和需求是最著名的跨边网络效应,但不是唯一的来源。Figma 的跨边网络效应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载体。使用 Figma 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和 pm 分享他们的设计,将他们介绍给 Figma。

      .novel 角色不是唯一的,是多样的,是建立新型关系的大前提。 可以是被运营出来,也可以是被设计出来的,但不管怎么样,定义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4. 合作的弧线

      .todo 这个案例好,一个更直接的流程图例!

    5. 为设计过程中的每个人而不仅仅是设计师而设计的建筑也是Figma核心循环的基础

      .insight 公司一切价值观的基础定理。面向设计的而非设计师的。 重点是明确选择,选的是感知的不清楚但又那么真实的设计过程,而非感知很清楚但并不纯粹的设计师群体。

    6. 设计是设计师和项目经理之间关于构建什么的所有对话。它是模拟和原型以及对它们的反馈。它是将规格和资产交给工程师,以及他们实现这些规格和资产是多么容易。建立这整个流程并不会减少设计师的重要性它会让设计师在公司的核心决策中占据一席之地。

      .insight 产品经理的设计师这个角色应该是如何工作的。

    7. Tools for Design, not just Designers

      .insight 这个表述很直击本质。

    8. 公司是一个循环的序列虽然可能会陷入一个起作用的初始核心循环,但是从长远来看成功的公司是那些能够重复找到下一个循环的公司。[[Figma]]是这种循环的一个典型例

      循环序列。先得有,再得多,最终能够串起来。

    9. 由于成功的把非设计师卷入了设计流程中,Figma形成了跨边网络效应(cross-side network effect)

      呜呼,这个思路正确。分布式网络支持下的新型调度安排,替代过去集中式的调度计划生成。

    10. 设计流程中包含大量的对话、讨论、反馈和修改,而且通常会涉及团队中不同角色的人。因此,Figma]了基于浏览器的技术路线(而非开发单独的客户端),并且把所有的工作文档都放在云端,而不是以本地文件同步的形式进行存储。这个选择大大简化了设计流程中版本管理、文件传输和打开(非设计师的电脑上可能没有安装合适的软件)、反馈沟通等流程。

      .pm笔记 可以借鉴思考

    11. 为什么 Figma 会赢?

      greylock 投资经理对figma的评价

    1. 今日的环境,由于设备的普及,创作门槛的降低,不仅仅应该盯着之前的「死数据」来积累,而应该使用新的方式完成「活数据」的积累,这样就能慢慢的完成了对旧习惯的迁移。比如照片都在 Instagram,读书和笔记都在微信读书等。

      流动的数据,实时产生的文件。 而非文件在认知上被资源化,储存比使用比生产更重要。

      可能的原因是文件被定义为知识吧。拟物么,就好理解咯。

    2. iOS 文件归类的思路,目的是为了取消文件夹而设计的。因为不依托于应用的数据都是死数据。

      .novel 应用的尽头就是文件,文件的尽头是标准格式文件、都能打开,所以闭源格式的尽头就是开源。

    3. 做需求前的三个原则(via 少楠在 AhaFM 的对谈)能不能不做(这个需求调研和数据齐备了么?是真需求么)能不能用现有功能满足(在不增加系统复杂性的情况下,能否兼容,避免新增功能)如果要做还有哪里能用(提高设计的扩展性,为未来做准备,也再一次反思需求能否进一步抽象)

      和卫哲的逻辑一样。

    4. Vol.20210124:重新定义问题日期

      这一期的内容都是关于「重新定义问题」的,主要谈到了 figma,微信&张小龙,MacOS&iOS,幸福。 如果你熟悉这些产品就会发现,Figma 重新定义了设计、就像微信重新定义了IM、而 iOS 重新定义了手机操作系统,但我们对于幸福的定义,却总是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你是否有对于问题截然不同的定义?如果有,那么请仔细保护好,寻找论据来支撑他们,因为在这个时代,这种独特的视角很稀缺。

  4. Jun 2023
    1. 微信Kant:少谈些主义,多做些需求

      少楠说:整理之前Evernote里面笔记的时候发现了当年囤的很多内容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了,唯独Kant这篇拿出来又品味了一番发现依旧适用。Kant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经理,后来去了拼多多负责产品(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的功能看着Low但背后很犀利)。

      这篇内容很丰富,主要是三个方面:1. 谈需求。2. 做需求。3.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估计通读下来还是要花上个把小时的,如果你看过张小龙的8小时演讲的话,那么这里面你能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内容,也能看到更加具体的案例。

    2. 怎么让用户记住你?还是有趣豆瓣阿北(豆瓣CEO)说过:你在设计的时候,用户至少在产品,功能、设计三个之中至少一个层面上能参照他已经熟悉的东西来理解一个新的产品,全都颠覆了,用户没有参照物,会没有信心来弄懂这个东西。他就没有兴趣去探索。

      .insight 这个确实。不能完全颠覆,需要逐步颠覆,而且是考虑到实际情况下的有选择和有策略的颠覆。

    3. FFC原则:就是feeling感受 fact 事实compare对比当设计师出了一个稿子,你要赞扬他的时候,你直接说,”你这个稿子,好,好,好!“没有感觉,对方只能说,”呵呵“,如果他萌一点的话,只能说:”呵呵哒“。你要这样讲:”我去,我觉得这个功能特别难,这个稿子好难做,但是我一看就觉得心里踏实了,原来可以设计的这么简单。我之前和其他设计师合作过,他们就没有设计出这个的能力(或者说他们做的这个流程就没有这么棒。)”这是为什么我说你不要说用户体验好,就是说你表扬人要落到实处,你要告诉他你的感受,你的感受就是说你看到这个稿子啊,心里踏实了!有什么事实,事实就是你把一个原本我以为要做5步的稿子做成了三步。你在对比:另一个设计师做,做的如何如何,这里千万要注意技巧,否则会死人的。这就是FFC原则。这里所有男士注意一下,FFC原则是一个在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你看一个女生今天穿的很好看,你不要跟她说,“好看”,你要跟她说,“你这件蓝色的衣服,让人看了,感觉就像在蓝天和草地之间。”

      食神既视感。如何赞美一个撒尿牛丸好吃

    4. “同理心”就是你还要去理解他,他不会去帮你理解他,你要去做这件事情,谁让你是产品经理,活该!产品经理就是:荣耀是你的,痛苦也是你的,“谁让你是产品经理,活该!”这句话是微信的产品总经理说的。

      .inspiration 足以对产品经理自勉的一句话。

    5. 装B的办法就是:不要新功能的罗列而是去讲故事。比方说“转账就是发消息啦”,比方说“多和朋友见见面”啦,其实就是想引你的共鸣,就是你不要一天到晚呆在屋子里,要多去参加一些活动,多认识一些帅哥。你要讲这个故事去触发他。他就会想啊,我好久没有出去了,我也好久没有见见我的朋友了,但是我又没有钱,怎么办?那我就视频聊天吧(大笑)。这里讲的就是新功能:视频聊天。装B成功,真的感觉很爽!(大笑)

      .random 哈哈哈哈 这个确实太逗了

    6. 为什么乔布斯那么牛B?是因为他知道,触摸屏出来以后,人的自然反应就是“press”,而不是“滑”。“滑”在现今这个阶段还不够自然。Android Design在这个问题上解决的不好,因为绝大多数的大众不像我们,我们是已经充分学习了的。

      .ctk 同理心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同理心就会觉得用户怎么这么笨,在划。 所以给父母买个苹果手机,然后他就一定会用同个app的安卓版了。因为他ios app会用了,就会对应用有预期了,然后自己就会在安卓版本里面去找替代路径和按钮。 用得惯就会用下去,用不惯就用回ios。但不管怎么样,应用会用起来,价值就在创造了。 到这个时候就会发现,硬件和软件产品谁在掌握主动权?这个是会变化的。 硬件需要定义更大规模的体验场景,软件则是链路更长的体验场景。 要么给大部分人提供有点想要的东西,要么给小部分人提供非常想要的东西

    7. 我给我爸买了个安卓手机,给他用。“微信”在那个时候,Tab栏是在顶部的,然后我告诉他,“哎,左右滑动是可以切换的。”我观察他用,我会发现:4.7寸屏,他往上按的时候,他不会去滑的,因为他看到那里有个字,他就会去按,因为他没有学习到那个程度。Android Design的问题在于太超前

      .cmt 到现在还是会有这个问题呢。 所以说用户群体是中青年就永远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被各种app交互的够够的。 反倒是桌面软件和应用的ue感觉还没有被统一体验呢。 在规模不大,ue方式不确定的前提下,就一定要划小用户人口范围,不然会在ue上过多探索。 在规模不大,ue方式确定的前提下,就一定要想下一代的ue会是什么样?并找一个小用户人口的群体或者小范围场景试验一下。 所以都得划小用户群体了以后才能尝试引领ue和hci,不管是定义当下杂乱的体验,还是面向未来的下一代体验。

    8. 简单而不是做简洁

      .cmt 设计上简洁,美。用起来简单,顺。 目标不一样,重点不一点。搏眼球那就美,真要用就得顺。

    9. 高频度出现一个词:场景、情景、功能与情境。虽然我们做的是“功能”但想的是“情境”。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们在PC时代。我们的情境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坐在电脑前,情境非常简单。所以PC阶段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是非常简单的,不需要产品经理,只要一个开发就OK了,你就可以做一个很不错的产品出来,也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大家有没有用过现在版本的美图秀秀,就是PC版本的美图秀秀?难用到爆了!但大家也能慢慢摸索,也能会用,是因为那个产品设计的情境是非常简单的,设计的难度也没那么高。但是手机阶段,整个产品的思路是在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难度下去设计的,当你在路上走的时候和你坐在咖啡厅的时候,和当你想前去搭讪的时候,情境是不一样的,想法是不一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里具体的例子就是:当你在街头打车的时候,你如果像PC一样,就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打车功能,会非常惨。当然你如果能够有一个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比方说你把所有的出租车都接入进来了,你做的再烂也没关系。

      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就不需要设计了呢,哈哈

    10. 用户界面的前轻后重:隐藏功能(微信每一处)隐藏逻辑(摇一摇)

      信息架构不要摊大饼,交互逻辑不要太复杂,要明确结构上的关键人物,并给予其权重。

    11. 技术架构上的前轻后重:逻辑尽量在服务端,用主义讲,叫云逻辑尽量在服务端?什么意思?比如说文案啊或天猫的预约系数,这些东西是在服务端进行控制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很轻便的去调整,实时迭代,如果“微信”每一个逻辑都是在“微信客户端”里面,那么微信APP会达到2G或是打开“微信APP”就会死机。如果用很高端的主义讲就是“云。为什么说云计算有用?不是因为那些主义,是因为云可以给人好的体验。我一个手机不需要好的CPU,我只需要一个很快的网络,我甚至不需要CPU,我只需要一个联网的设备、,只需要一个显示屏,所有的逻辑都在云端,那我这个时候我告诉你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实现电影里的一个手机那么薄,我告诉你那么薄的东西是只能通过“云”来实现的。

      .insight 好视角,即要普世,又要有用,那就得突破一些技术瓶颈。这个时候所谓的信息安全都要往后放,有人用并创造价值是前提,要想办法有更多的人用,然后就会在某一个节点下被调节回路接管(不管是政府还是管理机构),安全问题要开始考量了,但没人用的时候需要考虑什么安全问题,脱裤子放屁么不是。

    12. “摇一摇”做了非常多的逻辑。你们肯定不知道,如果你用QQ登陆微信,并且你的QQ好友少于三个,或者你的QQ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说话,那么你在“摇一摇”的时候永远不会被别人摇到的,你知道是为了什么吗?这是为了有很多招嫖的账号,通过QQ,因为QQ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来生产垃圾号的(会场大笑)。不好意思……这个是因为QQ做的太好(大笑)!因为QQ有产业链条,所以很多招嫖账号通过QQ去搜过来的,我们就做这个逻辑。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摇一摇”摇出来的不全是招嫖账号,如果我们没做这个东西,我告诉你,你摇100次,99次都是招嫖账号,当然如果你要是女生,这个……摇出来的是鸭(大笑)。对,就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个东西,做了隐藏在桌面以下的逻辑,用户才会感觉到这东西是好的,是有用的,这是我们做的“前轻后重”。我们不管是从流程或是界面或是规划过程中,我们都会前轻后重。

      .insight 这得对用户有多强的同理心,才会做到的产品啊。

    13. 什么意思,就是我特么经常看到有人在“猪八戒”上问:做一个微信多少钱?五万块够么?(大笑声)为什么?因为微信给用户的感觉看上去是太简单了。是很简单,就这几个界面,你做的话,看上去也很简单,但是你心里知道,有多苦。是因为你把那些中间的东西,复杂的东西全都隐藏在了桌面以下,不让他们看到,不让他们感觉得到,你把复杂的东西全都隐藏了起来。

      为什么优美的产品都是前轻后重的?真的是jobs的传人。 给到用户的交互一定要简单,哪怕交互背后的逻辑会复杂。

    14. 大家觉得“豌豆荚”还好不好用,我觉得不太好用,因为“豌豆荚”老板的定位和用户的想法不一样了,我用“豌豆荚”是想来搜APP的,我搜个“爸爸去哪了”,他给我出了个电影,我要玩的是那款游戏,我简直就…..请收下我的膝盖(哈哈哈)!但是它产品的结构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不是因为他对于用户的理解,而是因为“我想得到你不喜欢,但我特么要赚钱。”赚钱的话就必须会产生战略需求,就我前面讲的不要从战略上找需求。

      结构失调比广告多了更有问题。广告多了只是牛皮癣,结构差了就会影响使用的关键体验,因为和常识性的逻辑冲突了。 找不到东西了,理解不了界面之间的逻辑了。

    15. (2)活在未来,把缺失的,有趣的东西做出来这是发现idea、发现创业需求的最好办法YC另一个创始人讲的。(3)活在未来,做成长中的市场和需求与其进入现今规模很大,但不再成长的市场不如进入现今规模很小,但潮流集中,会成长的市场

      总而言之是要有洞察力,洞察未来,牛逼的洞察5年后并坚持5年,一般牛逼的洞察3年后并坚持3年。 不是形式上的坚持,比如不关闭项目不放弃。而是信念上的坚持,比如在某某某要素达到了以后会增长的更快,一定的。 ps. 注意,如果只有方向,没有数值就是弱很多,因为没有监测点

    16. 只有当你自己活在未来的时候你才会全身心的沉浸,而不是单一的用一个画面去想一个东西,你要知道人是复杂的,你必须沉浸他的整个环境里面去,整个人生里面去。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产品经理必须爱看电影,如果你不爱看电影,出门左转。电影通过全面透彻的描述整个场景把一件事情讲很清晰。比如说你看科幻电影你就会发现很多的需求。

      在场,在未来的那个场。

    17. 别从竞争对手的功能出发。

      从竞争对手那里找需求是设计的懒惰,也注定了价值较低。因为谁也不比谁聪明,在信息量一定小于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大概率做不过别人。

    18. 战略,竞争对手,NO

      搞战略和做产品某种意义一定是相逆的。自上而下的建构和自下而上的设计大多数情况下是冲突的,但也只有那种融合的好的才能成功。

    19. 微信Kant:少谈些主义,多做些需求

      Kant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经理,后来去了拼多多负责产品(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的功能看着Low但背后很犀利)。

      这篇内容很丰富,主要是三个方面:1. 谈需求。2. 做需求。3.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来自shaonan的推荐

    1. Brandon Chu日期

      Brandon Chu,前 Shopify 的产品副总裁。他是一位有着十几年产品经验的 PM,同时有着同样时间长度的投资经验。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产品观点和决策系统,推崇 Shipping is a Feature,强调 PM 在交付中的重要性。

    1. 犬校精华贴 2018-2019

      少楠说:之前银叔复盘「一罐」的总结刷屏,有各种评价的,但其实我更关心银叔本身的状态何如,之前因为担心他压力过大,很多事情都不敢当面求证。上周和在路上的他聊了几句,谓之「放下,退出,情绪会好一些了」,反而更放心了一些。现在的他应该还在路上旅行吧,希望一切安好,有一个GAP Year,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回忆。

      很早前我问过他如果这次创业结束会干什么,他说大抵会专心运营犬校吧。说来惭愧,因为犬校的讨论质量太高反而让我很有压力渐渐的减少了登录次数,这次正好银叔整理了精华帖出来,还没进「产品犬校」的同学可以一窥一二,看看是不是值回票价。

      对了,彩蛋里面的攻略很好看,弄得我都想去平遥瞅瞅了。 产品 犬校 纯银

    1. 产品管理手册

      少楠说:这个大概是2年前刚接手丁香医生产品团队时候草拟的一个大纲,一直不断的修改和填充,其实我并没有一个野心通过一篇文章来阐述清楚所有的产品设计理念,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其视野的局限性,但整理出来的目的是,阶段性的复盘下自己的已知和未知,为接下来去向何方指明道路。

      这个手册里面包括:「做事的方法论」「产品设计的原则」「如何提需求」「如何设计解决方案」「如何交付Case」「如何设计信息架构」「验证与总结」这几个部分。

      内容比较抽象,很多地方并没有展开,后续有时间会把每个部分都明确的阐述出来。如果对其中的某个部分感兴趣(或者有异议),欢迎直接邮件回复我,我会单独的解释。 产品 方法论 设计

    1. Starting over is magical 重新开始是很神奇的

      想到了前面看过的Dopamine Stacking。 重新启动可能并不是什么坏事,人类天生喜欢这种refresh的感觉。

    2. One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s between P.A.R.A. and other organizational schemes is its shallow depth. The infinite vertical nesting of file systems is replaced with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of project turnover, like a conveyer belt. Instead of getting shuffled to ever greater depths, where we lose sight of them, files are shuffled from actionable notebooks into the Archives.

      重点是先被看到,所以才操作的了。

    3. Shallow hierarchies 浅层次

      3级比4级好,2级比3级好。 找得到比整理的好要重要!

    4. Fail gracefully 优雅地失败

      poolish,优雅的。 但这里的graceful更多是一种过程的得体。 但确实不太理解。

    5. 设想交付的时刻,走回头路,这种方法力求消除一切不能推进盘子的东西,比如说。将任务捆绑在一个很容易再拿起的状态下,将任务捆绑起来排列复杂的任务,并围绕着这些任务来安排和配合其他人向所有依赖它的人传达进展情况疏通阻碍自己或他人前进的东西

      精益的理念是如此深刻。 也就是因为美国人输给过精益,所以在会如此关注并具备了精益的能力。

    6. 整理的最大诱惑之一就是太过珍视,把整理的过程当作目的。秩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满足感,我们很容易满足于这种回报,而不是去与世界分享我们的知识。

      .ctk 秩序不重要,洞察才重要。对过去的洞察不重要,对未来的前景&观点才重要。 insight和outlook,前者是自己的,后者是大家的。 早点弄点自己的outlook出来,而非只停留在理解别人的outlook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insight。

    7. Focus on outcomes 注重成果

      因为要持续改进,所以才需要outcome. 没有outcome也得定义出来一个outcome

    8. Complex systems have to be grown, not made 复杂的系统会自己发展,不需要去制造

      盖尔定律。先理解复杂?哦不,先设定复杂。 只有你认为他是复杂的,他才是复杂的,而非解决不下去的借口。 哪怕是复杂的,也是可解的,所以需要的是一个原则而非操作指引。 复杂可解,简单不用解。 复杂只有简化原则后让其变得简单了以后才可解,而简单的则应该去提高效率。

    9. Controlled randomness 控制的随机性

      最难做到的就是这个了。

    10. P.A.R.A.A.只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地方要求精确:项目的定义。在其他地方,模糊性不仅被允许,而且被鼓励。它认识到,将秩序强加于信息并不总是使其更有价值。最大的突破通常是在奇异的、出乎意料的或反直觉的联系中找到的。这就需要一个系统,让不同的想法混合在一起。

      反常识,又是如此的正确。定合理的边界,那就是只定义外延,而非定义内容

    11. 错落有致的摆放同样是为了让动作精确、可预测、经济实惠。我们追求的不是理想化的美感,而是一个环境,让我们所有的动作都能自由、小而精、有节奏、有节奏、自动地进行。

      是更高级的美,是实用。

    12. Move quickly, touch lightly 动作要快,触摸要轻

      最小启动成本。

    13. Organize opportunistically适时地组织起来

      适时比较重要,而非组织。 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动作,顺手洗个碗,清理一下水池空间,让新的脏盘子能放进来。 分手厨房果然是一个有哲理的游戏。

    14. 厨师也是如此:"清洁 "不是像电影里那样,在深夜里一次性完成的 "大扫除",堆积如山的脏碗,也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一扫而过。 Mise en place是将清洁工作融入到厨师工作的每一个时刻,用小动作点缀一整天,无论事情多么疯狂,都能保持系统的组织性。

      不是大扫除,而是随手整理。但如何定义随手呢?得看情况了,就害怕一整理,一组织,一天就过去了。

    15. Organize by actionability按可操作性来组织

      .imp 生肉,熟肉,这么来说生肉的整篇读书批注,和熟肉的单条笔记或者说有结构的读书笔记,甚至和其他memo,都应该分开。 但为什么分开呢?因为要写作,因为要践行,因为有项目。

  5. May 2023
    1. 当我们有了证明的条件,和证伪的手段,还需要一件事情就是何时发散,何时收敛。

      什么时候放开了干热爱的事情,什么时候得逼着自己干点没那么讨厌的事情。 最长的长板,以及最长的短板。两个都得有

    2. 另一种思路是反证,即明确知道自己不喜欢做什么事情。但这里其实并不是感性地判断,而是可以通过具体地观察来看:自己经常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想要偷懒或者抄捷径。

      自己不爱干且负外部性,或者只有内部性。 反着想哈哈哈

    3. 从上面的思路借鉴到一个证明自己热爱的标准:自己乐此不彼,且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两两结合,自己爱干且有外部性。 试睡员没有啥外部性,但写酒店评价可能会有。

    1. 人生亦是如此,你的不同才是你的价值,但一定要有能力支持你

      .ctk 为了差异而差异,不对么?对么? 但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太有目的的行为是不对,很多时候行为可能本身就是目的。 太有目的,行为就不会持久,因为行为可能并不能符合目的。为了赚钱而差异化,那不赚钱了咋办? 这样看来,反倒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要更好一些。

    2. 群氓,让所有人都趋于一致。而真正的差异并不来自于均衡化。

      .ctk 差异化和均衡化,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了。

      个性化最终是都会均衡。均衡久了也一定有人会开始差异化。 重点是卡准周期,让早差异的收益大点,后均衡的难度小点,就是战略和产品设计的第一性原则了。 ps. 都后期了,还要啥差异化。核心的差异化设计已经变成主流了,还折腾啥。

    3. 差异才是竞争的目的分享者PlidezusCreated time

      读过,算是一个书评。做了大规模删减,但内容明确。 前半部分说为什么差异化,后半部分说怎么差异化。 不知道和原书的逻辑一样不。

      反正这篇想做笔记,但没好好做,各没有经过深度的思考。

    1. Designing for scale and growth is different than designing new features or products.

      .quiz 有意思的角度呢。为更多人设计和为新功能设计是两回事。。为什么呢?

    1. 读孔子:为什么我们需要礼?8 more properties

      一个德国光头设计师 Ralph Ammer,他在德国慕尼黑应用大学教书,曾在中国生活过,中文名阿码拉尔夫。 《Confucius – Why we need rituals》

    1. 400 年前笛卡尔的一个证明

      喜欢笛卡尔,喜欢培根?好像只能选一个。前者是数学的,后者是物理的。感觉好像还是笛卡尔。。。 但真的也不了解。谈谈方法和新工具都没有看过。

    2. 笛卡尔还促进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后来以笛卡尔命名的坐标系。这也是你正在看的屏幕的基础!屏幕上每个像素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字表示: x 和 y。我们可以添加一个第三维度 z,这样就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空间中的每一个物体。这使得创建世界的数学模型变得更加容易。因此,数学是我们和世界之间的可靠联系!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于把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本工具,但正是笛卡尔这样的人奠定了这一基础。

      数学是工具,掌握了工具才能建立联系。因为数据是可靠工具,联系就是可靠联系。 数学表达的公理+现实世界的“公理”=某种新公理 ps. 除法的0值不可÷和一些物理公式的某个值为0?

    3. 笛卡尔以类似的方式提出,我们不应该生活在旧信仰的废墟中。我们应该把它们分开,并找到可靠的基本真理,我们可以绝对肯定的简单真理。然后我们可以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仔细构建我们的结论。“谨慎”意味着我们建立了合理的、逻辑上可靠的论据。

      迭代出自己认可的基本真理,而这个真理是不是所谓的世界运转的方法, 而是从我们的角度解构世界的方法。 最简化的运转法则,他即是完全可靠的公理,也可基于场景自由拓展。而非是有条件的定理,且不可扩张。 从这个角度,发现公理,拓展应用,前提都是过程可靠,动因可靠,而非结果可靠。

    4. 我们是创造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理解它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却很容易犯错。

      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而我们不是,所以在理解部分的前提下我们都有可能是错的。

    5. 基于我们个人的主观观点,我们可能会在一棵树是大是小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是我们可以同意一个客观的说法,那就是这棵树有2米高。

      主观是为了形成观点,比如小孩觉得大人个头大,年轻的篮球生反而觉得大多数人个头小。而客观是则是为了形成共识,不问年龄直接问身高,不是看照片感觉个头大,而是丈量高度。

      为了达成共识,就需要客观。那知识呢? .quiz 不客观的一定不是知识?知识一定不是主观的?

    6. 即使有人怀疑一切,有一件事是绝对肯定的: 一定有什么东西在做怀疑——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思考。乍一看,他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m i am)似乎平庸无奇,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我们的基石,我们可以绝对肯定的事情。这是不容置疑的,即使是最激进的怀疑论者也不会怀疑。它是我们建立所有知识的基础,笛卡尔说。这也意味着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而不是某个大机构或部落能够提出真正的见解。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思故我在,是一个不可被怀疑的事情。我在思考-是一个不可被怀疑的事情。

    1. Vol.275:澄清概念,而不是寻求解释

      很棒的内容,值得5星,反复回看的那种。

    2. 我们关于适当营养的推理是归纳的!我们反复进行观察,并假定什么有效,什么无效的规则。这些规则可能是好的,但从来没有绝对确定。如果它们不起作用,我们就改变它们。当我们反复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这些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倾向于迷信,或者如果谎言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我们就会接受它们。科学归纳的陈述必须经常仔细检查,如果有必要,还要加以纠正。这就是“遵循”科学和真正去做的区别。

      真正去做的人,才会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仅仅遵循理论。

    3. 在我们观察之前,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没有逻辑上的确定性。那我们观察之后呢?我们真的看到了一个事件引发了另一个事件吗?没有。我们看到第二个球的运动发生在碰撞之后,仅此而已。我们无法观察到这两个事件本身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么,为什么我们假设是一个事件导致了另一个事件呢?因为习惯。每当我们看到事件一个接一个发生足够频繁,我们相信有一个连接。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不过还是小心为妙。休谟并不怀疑一切事物都是由因果联系在一起的。他只是指出,这是一个基于习惯的假设,而不是基于令人信服的理性逻辑。

      .novel 一个基于习惯的假设,而非理性逻辑。 相关,重复出现,但没有道理。因为观察了,所以才观察到。

    4. 因果关系。两个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紧密相连。其中一个,原因,必须先于另一个,结果(暂时优先)。最重要的是: 这一系列事件必须始终发生(不断连接)。

      不断链接,不断重现。

    5. 选择社区类型的矩阵选择不是绝对的,也可能是混合的。大使和创作者:热情的人们可以相互联系和支持,分享他们如何使用您的产品,他们创造的价值等等。焦点小组:小型、临时或偶然的聚会,由您的潜在产品用户组成,他们可以为您在产品市场适应性的旅程中提供坦诚的反馈。客户顾问委员会:从您的产品中获益的小批客户,您可以定期向他们学习,并可能成为传道者。顾问和冠军:你的产品成功的类似客户/用户和公司内的爱好者,他们可以帮助你扩大影响。

      客户顾问委员会。hmm,不知道具体上如何操作

  6. Dec 2022
    1. 浙达能源为例,技术侧长期服务电网调度部门,拥有极深的技术储备;资源侧,则基于国网试点虚拟电厂业务切入用户,在多个高能耗工业领域积累了极深的行业认知,并根据不同行业定制专属于该行业的能源解决方案。浙达在传统虚拟电厂概念下叠加电力交易业务、用能优化业务、双碳业务,并与虚拟电厂的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与现货交易业务形成多种耦合方案,成为一体化的能源运营平台公司。

      没听过这家公司,应该是这个fa的客户吧

    1. 针对容量电价,目前已覆盖抽水蓄能电站,是否覆盖电化学储能仍处于讨论之中;山东等部分地区已探索构建火电容量电价机制。

      .quiz 容量电价这里的概念让人非常混淆

    2.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要求在保持销售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目录分时电价机制,更好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支撑。

      目录分时电价和现货市场其实是冲突的呢

    3. 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宏观表现是“以新能源为主体”。我们预计存在4个关键时点:新能源在新增装机中的占比超过50%(2017年)、在新增电量中的占比超过50%(2025年左右)、在总装机中的占比超过50%(2035年左右)、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超过50%(2045年左右)。

      .imp 这几个比例和时间点很重要,这就是路线图呀。问题是各个区域的路线图上会有多大的不一致呢? .quiz

    1. 传统电力系统的特征:发电侧以大型机组为主,且与用电侧强耦合;输电侧缺乏主动调节能力,基本没有储能能力;配电侧靠设备冗余度提高可靠性,投资边际效益低;用电侧单向受电,仅反馈用电量数据,电力系统对用户缺乏感知,更谈不上调控或精准服务。

      .imp 传统的配电方式的扩容,投资收益可能大,但是投资的边际效益低!边际效益低是核心!

    2. 工业生产电气化:钢铁、建材、制药、食品加工、服装等高能耗企业煤改电,自备电厂清洁替代及规范管理。 

      .quiz 自备电厂的逻辑发生了变化。那能不说微电网么?而说自备电厂? 新能源自备电厂? 煤改电是一个逻辑,电自产是另外一个逻辑? 而自备电厂带来的脱网事件是另外一个领域的问题了呢。

    3. 交通运输电气化:随着城市公交、乘用车、商用车的全面电气化和充换电设施的全面普及,电动车充电功率将日益成为设计供用电系统时不可忽略的因素。经测算,若一小区保有100辆纯电动车,则同时充电时的功率可超过10兆瓦,超过一般小区配变容量。 

      .quiz 配电容量,同时充电的功率要求,配电业扩vs超前建设?

    1. 分布计量系统、精确预测系统、泛在路由系统、智慧平台系统

      计量和路由的概念总感觉有点混淆

    1. 价格分歧的现象众所周知﹐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经济学上﹐年宵卖桔的经验却使我领悟到几个重要的含义。所有经济学课本上的分析﹐说实施价格分歧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将市场分开或将顾客分开﹐而经济学者一致认为在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是不可能的。这观点显然是错了。价格的讯息费用相当高﹐而这讯息卖者要比买者知得多。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定的价够便宜﹐他不会再费时去查询﹐也没有意图公布自己的买价。第二个价格分歧的主要条件﹐是付不同价钱的顾客的需求弹性(price e1asticity of demand)必定有所不同——付较高价钱的弹性系数一定较低。这条件显然也是错了。讯息较少的人付价较高﹐而讯息的多少跟需求弹性的系数却没有一定的关系。逻辑上﹐以需求弹性引证的价格分歧的分析﹐在基础上有很大的错误。这错误不容易在报章上向读者解释。

      .imp 需求弹性的假设和逻辑,与现实情况不一致。

  7. Nov 2022
    1. 在力主弘扬“人性”这一意义上,贝塔朗菲拒绝还原论。他认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与我们行为的方式或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密切相关。一个人如果认为他只不过是物理、化学层次上的机器,他就会不愿为人类的远大目标和尊严进行努力;如果人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动物,他就不会致力于使人类的创造性和同情心达到顶峰。由此可见,贝塔朗菲在他的理论中,一以贯之地体现和把握了人文主义这一信念,他的理论的出发点和结果都是围绕着这个基点展开。所以对他来说,拒绝还原论并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上的技术处理,而是服从于一个最高信念,这就是人类的独特价值。

      我也拒绝还原论!

    2. 贝塔朗菲反对教育领域中民主的变形,他反对“所有人都拥有相同的能力和智力”这一前提的平等意义,目的是保护个人的创造潜能,但它的这一观点却常被朋友们误解,他为此而申辩:“当我攻击平等主义原理时,请不要认为我站在精英主义、种族主义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立场上,如果我强调这一科学事实,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我把这些差异看作具有优劣之分,我仅是不要个体的潜能被平等主义的风暴所碾碎,因为它把各个层次上的人都拉到了最低的起跑线上,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我认为这种平等主义是荒谬的,巴甫洛夫意识到他的实验狗显示出大量的个体差异,同样的情况也可见于人类。中国文化、东方印度文化、非洲文化深深地不同于西方文化,我绝不认为我们的文明要比他们的更好,但假装我们都是相同的这却毫无意义。”〔⑤E〕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乞丐。贝塔朗菲说,仅仅是在此意义上,我毫不怀疑华生是正确的,这就是他们将成为非常可怜的医生、律师和乞丐。

      .novel 这样看来,华生真让人讨厌。 而大多数所谓的有教无类并没有办法达到孔子的水平,可能更像是华生的变种。因为他们本质上并不尊重个体差异,背后的逻辑是在于不认同有多种方式可以成功

    3. 达尔文革命,被大多数思想家赞誉为“使人脱离了中心的神圣地位,”如果人真的走下了神坛,仅是随机选择的产物,那么,对人类的潜能和命运作出幻想岂不是在浪费时间?人的尊严、理想、对未来的关注又该立足于何点?所以,贝塔朗菲一生都在与这种行为价值观的机械论作着不懈的斗争。他致力于要创立一种新的伦理体系,来珍爱人类超越生物性的能力,珍视人的自然性、不可预测性和个体独特性。

      .novel 还真是。越来越不喜欢达尔文的这种非人本世界观了

    4. 从有机的系统观出发,贝塔朗菲还对达尔文进化论作了重新评价。他认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一种机械理论,莫诺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是其顶峰。贝塔朗菲一生都在致力于反对这种理论。他承认,自然选择和随机突变在进化中起了重大作用,但绝不是全部。因为这不能解释自然界中明显存在着的多样性事实。新达尔文主义认为所有存在的适应性都是成功的适应机制,但这不过是一种同义反复。这一机制也不能解释极其复杂的构造如眼睛的出现。在眼睛的进化中,问题在于第一个原始器官是如何随机出现的,.因为它显然缺乏生存优势,而随机突变更可能是破坏而不是改进它所具有的潜在价值。贝塔朗菲还认为新达尔文主义最不能解释的现象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如果最适合就能生存,那么我们今天仍有可能是微生物。

      .novel 哈哈哈哈 这个人太有意思了!

    5. 贝塔朗菲和他的一般系统论是改革开放之初最先“拿来”的西方新学,原因之一是某位“为王者师”的功勋科学家的绍介与倡导,二是它在国防工业开发与管理方面已经显出实用价值;三是它的方法论意义被拽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解释体系。

      王者师是钱学森哈哈哈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 MBA智库百科

    1. 人类确实需要看得见的手,人类只是不需要闲不住的手而已。

      .imp 哈哈哈 这句话说的很传神

    1. 你想把原始内容中最好的部分作为第1层,根据P.A.R.A.的可操作性,把它放进相应的笔记本里,然后就把它放在一边就好了。你可能要过几个月或几年后才会再看到这个笔记。这不仅是完全没有问题,并且这反而是我们的目的 —— 对吸引你注意力的东西进行严格的筛选,一旦你注意到他,那么就会进一步的优化且保留下来。如果再也没有碰到这条笔记,那现在花巨大的时间总结不值得。

      碰不到的就不去管他。要么是在项目文档中,要么是靠readwise和flomo的随机唤醒。 连这关都过不去的笔记,就放那儿好了。

    2. 渐进式总结是通用的,因为它可以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媒体。但它的应用方式是不通用的。它的目标绝对不是把每一个笔记都塞进所有的总结层

      有选择的进行渐进总结,所以readwise只是第一层漏斗。 当下的notion total inbox只是第二层?有上下文的网站和project,然后把obsidian粘贴过来,然后该高亮高亮,该总结总结,该卡片卡片。

    3. 数字笔记它永远不会忘记任何东西 —— 是一个注意力不足的时代的诅咒。我们需要增加 "数字认知 "的遗忘机制。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注意力引导机制。但这需要注意力的引导。渐进式总结,是现在的自我和未来的自我之间的一种微妙联系,在这个联系中,你将现在遇到的任何洞察力跃传给未来的自我,以换取你未来的自我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利用这些洞察力。

      .imp 就像地铁站一样,需要的是导引,需要的是快速的transit,需要的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 所以,一要图论,二要能够把知识也能好好的分层次。

      用线路把站点串起来,用枢纽把线路也能串起来。

    4. 这本书对我的思想影响很大,以至于我的第1层笔记几乎成了一本书。我想抓住每一个引人入胜的例子和细节,所以它重在上下文,代价是可发现性。

      我愿意为context丧失多少可发现性?又愿意为未来的我,做哪些努力,让文章的context过多不影响其中内容的可发现性呢?

  8. Oct 2022
    1. 商业模型 STEPN 的盈利模式核心是销售「跑鞋」NFT,相比普通的实体运动鞋,虚拟运动鞋 NFT 化后,成为一种可供用户交易的商品或藏品。 用户使用 STEPN App 记录跑步或走路的过程,首要拥有一双 NFT「运动鞋」(Sneaker),获取方式目前有两种:要么在 NFT 市场上直接购买,要么去 NFT 租赁市场上租用。 利用 STEPN 赚取的收益以其设计的经济系统内各种加密资产表示,To Earn 的方式有三种。 跑步赚 GST——用户获得 NFT「运动鞋」后,可以每天在户外跑步或走路,STEPN App 内置 GPS 可以记录跑步的速度和距离,用户完成每日的跑步任务后,可以赚取 STEPN 的运动代币 GST 奖励;升级「运动鞋」品质——消耗 GST 提升「运动鞋」的品质,然后将之出售或出租获取收益。「运动鞋」的品质由多种指标决定,包括稀有度、舒适度、耐用度、配速、产出 GST 的效率值、跑步过程中获得随机奖励的幸运值等。各种指标表现越好,「鞋」的品质越高,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也就越高。铸造(Mint)NFT 鞋盒——用两个 NFT「运动鞋」铸造 NFT「鞋盒」(Shoebox),然后像开盲盒一样打开新的「运动鞋」NFT,鞋盒或开出来的新运动鞋均可出售。「新鞋」的品质由鞋盒「品质」决定,铸造稀有度为「普通」、「稀有」的「运动鞋」只需消耗 GST,铸造「史诗」和「传奇」稀有度的「运动鞋」需要消耗 GST 和 STEPN 的治理代币 GMT。

      哈哈哈哈 有意思的设计

    2. 进入 Web3 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一大堆链接和素材。汇总以后一起决定吧

    1. 大多数非营利性的集体通常专注于建立开放标准,以帮助他们从一个服务器到另一个服务器共享信息,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使未来的技术、项目和想法更容易合作。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非常广泛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任何设备、任何网络上以低价或免费的方式访问或建立互联网。 这些都没有阻止企业在互联网上获利或通过付费墙或专有技术建立封闭的体验。相反,互联网的「开放性」使更多的公司得以建立,接触到更多的用户,实现更大的利润,同时也防止了互联网前的巨头(关键是电信公司)控制互联网。开放性也是为什么互联网被认为实现了信息的民主化,以及为什么当今世界上大多数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都是在互联网时代成立(或重生)的。不难想象,如果互联网是由跨国媒体集团创建的,以便销售小插件、提供广告或收集用户数据以获取利润,那么互联网将是多么不同。

      这里是在反讽么?我迷了

    1. 「我们会为你储存它。」而一旦被储存起来,就会产生垄断的网络效应。看待区块链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视为社区拥有的数据库,要知道 DNS 和区块链是互联网历史上仅有的由社区而不是公司拥有数据库的例子。另一个例外可能是维基百科,因为它是一个非营利组织。

      这个概念很好诶,数据到底谁哪里,来区分他是否会有垄断的可行性

    1. 很多人以为 Web3 会替代互联网,准备拿 Web3 把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重做一遍,这个是错误的。如果是同质的东西,在每一个新的版本上,都需要再做一遍。比如互联网,从 PC 到移动,很多东西值得再做一遍。

      重做和再做是两个意思!

    1. Centralized platforms often come bundled at launch with compelling apps: Facebook had its core socializing features and the iPhone had a number of key apps. Decentralized platforms, by contrast, often launch half-baked and without clear use cases. As a result, they need to go through two phases of product-market fit: 1) product-market fit between the platform and the developers/entrepreneurs who will finish the platform and build out the ecosystem, and 2) product-market fit between the platform/ecosystem and end users. This two-stage process is what causes many people — including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sts — to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 the potential of decentralized platforms.

      .novel 先建生态,再做产品。而非先做产品,再搞生态。 不能敏捷,需要总体设计?反常识,真特么反常识。

      先建开发者和企业生态,再去找终端用户?!

    2. Only a small fraction work at large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ose work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Many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ftware projects in history were created by startups or by communities of independent developers.

      .imp 总会有人有动力要改变世界的。 找到那些不容于中心化平台的天才们,或者说在中心化平台被埋没的人才们。 这是找人才的核心战略?!

    1. 互联网公司的产品KPI,亦即“用户价值“,是先天用数字化方式衡量并展现的,例如用户数、活跃度、营收、市场影响力等,产品团队盯着这些KPI的改进去驱动技术团队,不需要官僚主义的需求评审或者是实施效果评审;一旦用户价值衰退,这段代码就被弃用了。传统企业的很多数字化应用是支持业务运行的核心系统,帮助业务人员完成业务,其用户价值很难被数字化,这就使得业务和技术完全融合协作的敏捷模式很难开展。

      .imp 用户有区别,反馈是否真实且可量化,会导致迭代特性就完全不一样!因为动机不存在!

    1. 文艺复兴的一项重要核心能力是知道“交易的价值”,即包括价格的趋势、确定性的多少,也包括交易信号之间的权重分配、对进行交易对市场造成影响的判断。

      .imp 基于交易的价值做交易,而非交易标的的价值

    1. 国网甘肃电力积极服务于用户现货交易,为用户更换高精度电能表计,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了市场数据核查、分析机制,精心组织各类培训,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专题讲解等多种方式,助力用户深入了解现货市场,不断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市场主体满意度,确保甘肃电力双边现货市场建设稳定有序推进。

      .quiz 国网或者省电力公司帮助用户参与现货的动机是什么?

  9. Sep 2022
    1. 发电企业签订的月度中长期合约(含优先发电)不应低于或超出其月度实际上网电量的一定比例(水电 95%~105%, 其余电源 70%~130%)。对于低于允许下限或超出允许上限的电量部分,以月度为周期,按发电侧现货均价与中长期均价的差额进行超额收益回收或损失补偿。

      .imp 超额收益回收 和 损失补偿

    1. 市场限价问题。相对较低限价保障了市场的平稳起步,但是不利于调动更大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放开市场限价,有利于更大地激励用户依据价格信号移峰填谷;有利于增加火电机组调峰能力;也更有利于储能市场发展。因此,甘肃将会逐步放开市场限价,让价格信号发挥更大作用。

      .quiz 所以限价到底是为什么呢?

    2. 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特点影响,新能源无法在年度、月度交易中签订中长期合约曲线,新能源参与的市场化交易均为不带曲线的电量交易。

      .novel 光储一体的原因可能并不是系统或者技术上的要求,而是更被市场交易原则所影响。

    3. 第一是新能源参与市场收益问题。新能源特别是风电预测准确性偏低,预测与实际发电能力偏差需要以现货价格购买火电等常规能源的发电能力,导致其整体发电收益偏低。因此,需要新能源企业采取措施提高预测准确性。

      .quiz 预测做的好的风电,会不会加加担子就能更直接的参与现货市场? 除了降低差额考核的罚款以外,增收就没有可能性么?

    4. 选择了“集中式”市场模式,现货交易全电量集中竞价的市场交易机制,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民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

      .quiz 集中式市场模式不好的地方在哪里?保障安全运行是好处,坏处呢?市场化不够? 相反的市场是什么?集中式可不可以理解成英国的电力池?

    5. 市场出清模式方面,发用双侧报量报价参与市场。在之前发电侧单边竞价市场时期,发电侧中长期曲线全部由调度机构代理分解。进入发用双侧报量报价双边市场时期,参与现货市场化用户在年度(或月度)与发电企业约定形成市场化中长期合约曲线,作为发用双发中长期结算依据;非现货市场用户和优购用户对应发电侧中长期曲线按照规则进行分解。同时,发电侧报量报价、用户侧报量报价参与到日前市场的出清。

      日前市场的报价报量的实施,发电和用户侧都需要进行。 那发电和用电的市场风险基于电价结算情况,风险敞口都多大?

    1. 培育用户市场意识启动需求侧资源辅助服务市场

      先有市场,才有市场行为优化。 问题是市场行为的运营如何改进产品的迭代! 两者衔接起来的难度可能会超乎想象。

    2. 省内新能源实现最大化消纳火电收益大幅增长

      第一阶段的单边现货市场的目标!

    3. 在4月份完整月现货交易试运行中,中电建华亭发电有限公司和崇信发电有限公司发电利用小时数明显提升,电力交易量夜间增加量高达50%以上,全月平均增加10-20%,两家电厂当月收益增长均超过1000万元。中电建甘肃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计划经营部主任杨东耀说:“电力现货交易还原了电的商品属性,对整个发电行业都是利好。”与去年同期相比,4月份,杨东耀所在的公司发电收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

      现货市场对火电厂是个好事儿! 那对于利用现货市场进行全部买卖且具备夜间大规模用电特性的负荷,不知道算不算好事? 管理不当的企业就不会有好事儿。

    1. 2022年对于用户中长期合同履约不足回收资金计算上去掉参数λ的设置,即对10%以外中长期缺额电量收益全额回收,仅保留中长期10%的差价收益。另外,在分摊方面,该项资金不再向用户侧进行分摊,按发电侧上网电量比例向发电企业公摊,有效规避了现货用户恶意挤占中长期市场交易空间的行为。

      .quiz 完全不懂

    1. 撇开已经跌破白菜价的光伏不谈,当前电池价格战也是愈演愈烈。储能系统也因此降本速度远超预期。美国能源环境署EIA发表报告显示,储能成本已在这三年下降70%,并预计以每年8%的速度持续下降。国内更是如此,近期青海光伏竞价储能项目投标价格早已跌破$200/kWh大关,最低报价是令人咋舌的1.06元/Wh ($160/kWh)。宁德时代、比亚迪两位国内业界巨头推出CTP,刀片电池,在电池技术上不断寻求突破,阳光能源等整合商从光储逆变器方向异军突起,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远征,来到特斯拉的眼皮底下,以超低价、出货速度、和日趋成熟的硬件技术和整合能力,在欧美和泛亚太市场初绽头角。

      .imp 虚拟电厂的对手是谁?近期来看是火电厂,远期来看大概率是储能。 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供应商在做,打包服务给到用户?又一个大垄断者还是会出来的。 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一个市场竞争出来的怪物。没有把用户放在中间。 这可能确实是一个重大决策吧,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储能!

    2. 特斯拉还是光储充模式的开拓者。自2016年,特斯拉就多处北美多家超级充电站部署了储能电池以及光伏系统,来减少大功率充电带来的巨额需量电费。停电发生时还能将超充站变成微电网,为焦急的车主们解决燃眉之急。

      .cmt 介入vpp的依仗还是充沛的电动车和充电桩。。。 打包了太阳能板子以后说降维打击就打击。 也就剩下个纯软和能源交易领域没介入了,但是基于paypal的履历,介入不是分分钟钟。 马斯克太强了,真的

    3. 特斯拉继Powerpack之后持续发力,推出了针对大型用户的储能解决方案Megapack。Megapack将所有逆变器、电池模组、热管理系统、电力电子元件高度整合,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易安装等特点得到进一步提升。

      hmm,老板想要干的是这个。不对,hzx至少想干的是这个。 先to b再to c会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4. 2020北美家用储能市场份额(来源:EnergySage)

      .novel enphase竟然才10%,估值就特么这么高了。 可能是资本不以运营商来去看待他,而是技术服务商。 更证明了市场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两条路都能走 查了一下,现在已经430亿usd了

    5. 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停电依旧是个大问题。传统柴油发动机不但污染坏境,且体验感极差。Powerwall一骑绝尘,让一块大型充电宝变成了一款酷炫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一旦停电发生,Powerwall自动切换为紧急电源确保正常用电,与屋顶光伏协同,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削峰填谷节省电费。

      .cmt 猜测是,黑启动等等这些微电网问题应该还没解决。 毕竟开始只是当做一个备用电源用的。只要调峰次数够就行。 调频什么的,后面再说。 否则也不会今年才开始做虚拟电厂,否则也不会只有绿证和碳权的收益。应该已经有vpp的收益了呢。 这里就能看出来,重资产进去低毛利现状的价值了,占位置是核心!

    6. 在2020-Q4突破7.5亿美元营业额,交付超过1.5吉瓦时储能项目。不过按照特斯拉的标准,这份答卷依旧差强人意。能源业务仅占总营收的<7%5,毛利率仍徘徊在个位数,离马斯克能源帝国的愿景还需时日。

      毛利个位数。。。真的是民企做重。 虽然他是个美国民企,而且还是个制造商底子。 但tesla的行业高毛利,以及一大块碳权收益,其实已经在合并两种商业模式,感觉要马上形成一个增益系统了。

      特斯拉飞轮可能要出来了。

    1. VC“重修”碳中和 | 甲子光年

      还算不错的文章了。readwise能回顾到就看看,真的要找vc的时候回再看。 最主要的感受是,碳中和首先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是一种世界观和观察视角,最终才是具备手段并尝试实现他。 次序不能乱。加快催眠自己,从看书开始?还是从去一些被环境破坏的地方身临其境开始?后者吧。

    2. 碳中和是从一种更高的新维度看待产业,其中既有“旧产业”,也有“新技术”,但视角都是碳中和的视角。比如险峰从2020年开始决定要进军“碳中和”赛道,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此前从未投资过与“碳”相关的企业。

      规则变化了,事物的变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3. 今天的碳中和赛道与当时的绿色技术虽然相似,但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碳中和赛道下的许多领域,比如新能源,已经和当年大不相同。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产业链。今天的新能源已经走向成熟,风电、光电技术上下游供应链与技术路径基本跑通,光是新能源汽车,2021年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350万辆,产业成熟度与2010年不同。第二是信息科技进步。碳中和之下的许多技术,包括碳核算、虚拟电厂、能耗管理、分布式储能等,都需要用到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中国近年大力推进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恰恰为能源的发展打好了基础。第三是政策。对于能源这样的长周期赛道,相关政策越稳定,持续周期越长,市场发展就会越好。“3060”目标是个非常少见的超长期规划,政策周期达到40年,且在时间、地域和行业上的目标拆分十分具体,目标可实现性强。

      目标相对一样,手段完全不一样。 甚至某种角度来说,目标覆盖的边界也要远大于过去的绿色技术。 不对,是远远大于

    4. “碳中和赛道中既有‘旧产业’,也有‘新技术’,但视角都是碳中和的视角。”

      .imp 原则不能变化,大多数时候都过于关注手段,而忽略了目标。不是有因为有了碳市场而要绿,也不是因为有了绿债而要节能减排。 就是想要绿,还是得加深一下人文精神。环境的相关的书还是要看一看的。

    1. 大限电之下,“虚拟电厂”加速向前

      值得记录的文章。至少是一个很好的科普向文章。

    2. 虽然风与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也依旧不稳定,波动性极强。所以,要想凭借风光电解决缺电难题,首先就需要增强风光电消纳并网能力。 用电侧调节能力同样如此,每家每户的用电习惯都不相同,各个工厂的生产计划也各有差异,若想通过调节社会用电时间来解决缺电难题,首要任务就是将这些分散的用电行为统筹起来。 在电力系统内部,这两件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就是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改造。 顾名思义,所谓灵活性改造,就是灵活发电、灵活用电。它一般包含四种技术手段,分别是火电的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以及虚拟电厂。这些技术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发电侧、储能和用电侧的资源,去适应风光电的波动性。

      .novel 电力系统灵活性改造,这个名字取得好。 灵活性应该如何衡量呢?

    3. 当其公司在试图调节用户的生产设备使用时间时,用户总是非常警惕,“对用户来说,植入一个能直接控制设备运行情况的系统,无异于将要害暴露给别人。” 对于信任问题,兆瓦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用户的用电数据,对其负荷资源进行‘分解辩识’,区分出可控容量与不可控容量,并仅对可控容量部分进行调控,以此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行为。”

      .imp 直接就站在道义层面上要控制生产是胡扯淡。 如何破局,两条路。 计量和服务第一条,不控制而是适配是第二条。 等到收益足够足够大的时候,才有可能参与控制。

    4. 零探智能虚拟电厂项目,目前也多是在为客户提供储能服务时的增值服务,“我们有一个工厂客户上了虚拟电厂项目,在平时生产中主要是配合电价的峰谷差,帮助节约电费;在限电时,则通过储能动态增容来保证工厂的稳定生产。只有在保证工厂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才能去调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需求响应,客户对这部分服务的关心程度有限。”

      大概率也会出现在其他工商业用户身上。

    5. 虚拟电厂的壁垒是负荷

      和直觉一样!

    6. 虚拟电厂掌握、分析的数据包括风光电出力数据、传统电厂发电机组运行情况以及用户负荷工作情况三类,核心算法分为预测与控制两种。其基本逻辑就是,基于对发/用电机组可参与调节能力和调节需求的预测,提供可调节资源的最优调控指令。

      预测和计量,控制这个事儿还是怂了,不敢想。

    7. 电力系统智能化的服务提供商,目前参与虚拟电厂的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针对用户侧,在提供分布式光储硬件设备的同时,配套提供虚拟电厂软件服务,帮助用户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比如零探智能;另一类则是围绕电网系统,通过协调其所服务的工厂、楼宇用电状况,响应电网调度,来获取收益,比如兆瓦云。

      前者是渠道流也是大多数人的玩法,发展成微电网运营商是目标。场景控制能力变现,毛利大,规模小 后者是技术流也是相对少数人的玩法,发展成核心工序服务商是目标。应用价值创造变现,毛利小,规模大。 到最后还是个选择问题

    8. 过去,在华北电网覆盖区域,抵消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帮助新能源消纳的任务主要靠火电厂,而今年,虚拟电厂将与火电厂“同台竞技”,共同参与新能源消纳,分享补贴费用。

      .imp 火电厂才是竞争对手,最近这种感觉很是强烈。

    9. 缺水就意味着缺电,当省内最大水电站“白鹤滩”被晒成了“白鹤难”,电力供应大幅削减便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下,占比极小的火电即使满发也难以对冲水电缺口。

      .quiz 水电预测估计更难做吧。短时好预测,长时感觉极其困难。 现在是量级太大,缺口不可能补充。 太阳和风和水,这三种自然资源的长中短期预测会有怎样的区别呢?

    10. 2022-08-23

      大多数文章好像确实都是8月份以后才开始关注到虚拟电厂这个领域的

    1. 行业重点数据跟踪煤价方面,截至2022年7月22日,秦皇岛港动力末煤(5500K)平仓价为1245元/吨,较去年同期提高303元/吨,同比变化+32.2%,较2022年1月4日788元/吨环比变化+58.0%。库存方面,截至2022年7月22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总量为60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54万吨,同比变化+72.6%,较2022年1月1日477万吨环比变化+34.8%

      hmm,有意思的数据来源。

    2. 虚拟电厂是解决用电峰值负荷的经济性最优解决方案。根据国家电网测算,通过火电厂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4000亿;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500-600亿元

      .todo 这个说辞来源哪里一定要找到

    3. 电力负荷尖峰化特征显著。①时间短、频次低:2016-2019年,南方五省(区)5%尖峰负荷单次持续时间最长为3-6小时,全年出现频次10-40次;3%尖峰负荷单次持续时间最长为2-6小时,全年出现频次6-25次。②累计持续时间短:除个别特殊年份外(如2018年夏天因天气凉爽而尖峰负荷持续时间较长),南方五省(区)3%尖峰负荷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小时,5%尖峰负荷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0小时

      尖峰时刻,rush hour?这小名儿不错哈。

      感觉再切一刀就能切到铁路了呢。 大多数虚拟电厂解决的都是日常调小峰,铁路的存在可以调个大峰,然后和这些搞小负载的拉开距离,换道竞争!

    1. 能源是存量需求,新能源发展是存量需求替代,替代经济模型成立是大规模替代发生的最重要观察指标。因此行业发展都会经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成本下降叠加技术和产品的成熟,促使替代经济模型成立;第二阶段是产品价值提升伴随快速渗透。”王静波补充道,两个阶段行业发展的特征有非常大的区别,创业者面临的风险以及所需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也有很大的区别。 

      .imp 毛利为正,增长率维持的足够长期。嗯,这两个很重要

    2. “行业景气度提高带来的估值提升是难以改变的事实,资金供给快速宽松带来的产能加速释放,是当下需要关注的核心风险。”王静波称,新能源行业是个标准的制造行业,下游的需求并非简单的线性增长,发展过程中影响需求侧波动的因素很多且复杂,不会像互联网等to C行业呈现短期快速爆发式增长。不仅如此,供给侧也存在各环节制造产能释放速度不同带来的周期错配,在这样的环境下周期性波动便是难以忽视的客观规律。 

      .novel 风险不在环境,不在用户,而在己。 hmm有意思的论断。tob都这样么?还是制造都这样?

      虚拟电厂这个品类我感觉不应该是这个逻辑

    3. 纵观新能源行业的各个细分赛道,周期性波动显而易见。“所以我们常问新能源行业的企业家一个问题,就是你做的事不是线性增长的事,如果面临周期性波动,你怎么应对?”

      .quiz 也是一个我需要回答的问题

    4. 能源转型的本质还是存量需求替代的过程,能够实现替代的关键之一就是在当前成本下,经济模型能够成立,未来才可能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渗透。“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政策补贴是在成本尚高时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实现更快技术降本,但实现经济性模型的建立,不能靠补贴,而是技术进步、规模制造等带来的成本真正降低。这是我们看待这个行业的底层认知。所以,我们反而认为‘531’之后一年,其实是投资新能源的好时机。” 

      .imp 逆向投资的典型!

    1. 需求来讲,一个是与电网的规模与能源结构有关,一个是与电力市场的规模有关。

      后者理解甚至天生就能深入理解,前者就说不定了。 虚拟电厂的市场规模从小往大估不会估,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2. Q:虚拟电厂有哪些算法?比如功率预测之类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体现?A:从算法模型的角度,其实做数据科学都是类似的,无外乎包括预测优化以及一些控制的方法。但是能源行业的不同在于模型,约束和参数有区别,其实是需要行业专业知识,不是完全单纯数据科学可以做的

      除了预测,还有控制。hmmm,更方便理解和贴近应用的算法有哪些呢?创造力,创造力!创造力感觉现在都不够。 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有关新信息技术的性感应用。一个杀手应用都没有的那种。

    3. Q:虚拟电厂聚合的资源,多大的体量是一个理想的规模?A:虚拟电厂聚合的资源越多,越能呈现出它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楼宇的负荷预测,大概做到80%,有100个楼宇的时候,准确率可能就能达到90%,因为它有一个相互抵消的状态,整体呈现出稳定性,盘子越大其实越稳,控制精度和调节性越来越精准。不仅是量的问题,还有资源优势互补的问题。如果只掌握了同一种资源的话,面对同样的物理约束和调节约束,不同种类的资源可以相互来打配合。

      .imp 和直觉一样,背后甚至可以抽象出来一种能量流的网络效应,不在于抵消这种模拟思维,而是在于更多更复杂的交互。

    1. 这也是中国首个调度用户负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并盈利的虚拟电厂。电力现货交易,目前也是部分有售电资质的虚拟电厂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之一。

      .quiz 现货市场需要什么资质,只要有售电资质么?怎么申请呢?

    2. 国电投深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虚拟电厂平台就通过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通过电价价差套利赚取受益,最终获得0.274元/度电的收益。

      .quiz 不知道这里指代的是不是深圳的”那个“平台?

    1. 作为“电厂”,我们来聊聊虚拟电厂

      没价值的一篇文章,可删批注。

    1. 电力现货市场能够实现什么效益?现货交易将市场组织与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资源统筹、安全管理紧密结合。首先,受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影响,往往在日前阶段才能准确确定每台机组的运行状态、开机条件,分析电力系统准确的网络结构;此时启动现货市场,才能使得交易结果接“地气”,与真实情况“吻合”,才能真正有利于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其次,考虑到电力系统明显的峰谷用电需求差异,只有通过现货市场的竞争形成每日的峰平谷分时,甚至实时的电价信号,才能准确反映不同时段真实的市场供需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分区、节点的价格机制,还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的市场供需情况。因此,现货交易的分时、分区价格才能准确反映电力商品的市场属性,最为准确地反映电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再次,现货市场可以通过实时电价信号引导发电企业主动调峰,并为实施需求侧响应奠定机制基础,优化统筹全网调节资源,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减少弃风、弃光。最后,现货市场所产生的价格信号是市场各方充分竞争所产生的,可以为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投资、中长期电力交易、电力金融市场提供一个有效的量化参考依据;帮助进一步稳定中长期市场,实现中长期交易与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相“契合”、中长期市场与现货交易的衔接与协调,有助于维持市场稳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imp 出力预测准确性,市场的峰谷差水平,发电调峰能力,用电响应机制,生态的规范类型(计划vs市场),加在一起,都达成了,现货市场才能建立的起来!

    2. 围绕形成日内分时电价机制,在明确现货市场优化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安全约束下的现货市场出清机制和阻塞管理机制。

      .imp 核心,安全约束是什么?日内分时是什么?阻塞管理是什么?

    3.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电力中长期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亟待加快探索建立电力现货交易机制,改变计划调度方式,发现电力商品价格,形成市场化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逐步构建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相结合的电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光有长协没有用,现货和中长期如何交叉进步呢

    4. 9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南方(以广东起步)、 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

      2017年就有试点了么?

  10. Aug 2022
    1. 一堆东西放在那里,即使很多很乱,那叫“庞杂”。但是一堆东西到了一定数量,他们之间还互相影响,发生“级联效应”,那才叫“复杂”。

      .imp 这个确实是一个新视角。不是信息量大,也不是自由度多。而是相关项点发生联系后发挥出全新的超级价值

    1. appropriate scope for re-envisioned TSOs and DSOs focuses debate on the wrong question. Instead, we should be focused on grid architecture design decisions that put customers (increasingly, prosumers) and their DERs at the center.

      .novel 定位和顶层设计不重要,能源网络的变化应该是性质上的以及结构性的。从开始的自上而下,要变成一种网状结构的了。

    2. 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s (TSOs) that are starting to look and act like 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s (DSOs), and vice versa

      .novel 一个精炼且准确的好视角呢

    3. Can you envision a future grid without customer-owned,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What about a future grid without any large-scale, fossil-fuel generation?

      .quiz 可能就是能源行业的母题了呢

    1. According to IEA numbers for 2016, hardware such as smart meters, smart grid infrastructure, an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nearly $50 billion invested. Meanwhile, electricity systems software and industrial energy management software accounted for just a tiny sliver of the overall digitalization investment pie. Further, such software investment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cross the three-year period 2014–2016, while hardware investments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20% annual investment growth.

      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传统企业,都会买他看得懂的东西,比如硬件。因为这样不犯错。

    1. assume that a household initiates an on-chain transaction via a smart contract to pre-load 50€ onto a state channel with a particular supplier (which could be a traditional supplier, a particular generator, or a neighbor). The state channel would process the transactions between household and supplier directly, closing once the 50€ is spent and settling the outcome on-chain. The only limit to the number of transactions in the channel is the initial balance, and payment transactions could be as large or as small as desired.

      不太能理解,两本账,两条链条,但又是有耦合特性的?

    1. 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即由科技生产力驱动的现代社会,本身是基于大多数人足够“迷信”才得以运转的。而显然,狭义信用制度(包括政府公信力、企业信用、社会组织信用、人际信用)这一古早概念已无法跟上互联网时代的节奏。同时,互联网又赋予了我们无与伦比的质疑能力。一个现代阴谋论者通过互联网广搜资料所生产的文章,可能比一个世纪前的正经科学论文更具“可信度”。

      .novel 科学科技本质上也是一种迷信,概念够出位

    2. 互联网产品实质上将公民注意力证券化并实现交易之后,理性讨论的商业价值远低于流量骂战。

      .novel 这个视角很妙,非常的妙诶

    1. 「输出」并不一定是写文章或者是做视频,其实更大的作用是帮助你去做出更好的决策。

      .novel 这个确实是一个新的认知诶。输出不只是对外产生价值,对内对自身也可以产生价值。

    1. 层次归根结底暗示的是一种理性自明的理性主体,这个理性主体能够独立于工具去思考,以人本为中心,能够征服工具,是一种现代性的思路。在电影中这种是线性流畅的叙事,在艺术上是古典型油画艺术,在动物园里这就是传统的将危险动画关进笼子里的动物园,观众可以在一个安全的,超然的距离边界上去欣赏这些。

      .imp 理性自明的理性主体

    1. 美国是世界上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运输过程中要浪费71%的能源及66%的电力, 制造过程也会浪费20%的能源。

      数据何来?

  11. Jul 2022
    1. 国开行此次发行的债券使其在2021年领先于法国交通运营商Société Du Grand Paris(SGP)。SGP是程序化认证(Programmatic Certification)的早期采用者,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绿色认证债券发行机构,曾为欧洲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为期十年的巴黎铁路网升级项目提供资金。

      .imp 这个公司可以深入研究一哈

    2. 2021年,有21只主权绿色债券进行定价,包括100亿英镑(137亿美元)的英国金边债券,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单只主权绿色债券,也是2021年发行规模最大的绿色债券。

      国开行发的应该不算是主权绿债

    3. 2021年,可再生能源领域吸引了各行业和发行人类型绿色投资的最大份额,其次是低碳建筑领域和交通领域。 

      为什么工业这么少?这个是值得深思的。 因为不标准?因为单笔规模小? 理想占比是什么样的呢?

    1. The capacity to include these voluntary market credits in national reporting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is also being addressed through initiatives such as Blockchain for Climate and its Bitmo platform and the Open Earth Foundation and its Nested Climate Accounting for the Paris Global Stocktake.

      1,要符合申报标准 2,能在跨交易平台互认

    2. TreeCoin sells tokenized assets tied to eucalyptus trees and reinvests them in eucalyptus trees in Paraguay.

      种树拿碳汇!

    1. 希望通过数据中台去更好的开放数据,但真的要开放数据可并不是那么容易,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开放周期偏长,开放模式有限,开放体验不够好

    1. 在美国较为成熟的SaaS公司的P/S系数通常都达到了15倍之高;也就是说,如果按照10%的利润率推算,资本市场的P/E则达到150倍。

      估值高的过分呢哈,但前提财务模型和业务指标拟合

    2. 资本溢价

      持续成长性,盈利能力提升,业绩确定性。

    1. 客户成功部门的报表体系

      MRR 英文全称: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 中文全称:每月经常性收入 月初收入水平,增购、丢单、月底收入水平

  12. Jun 2022
    1. 最早的柴油电力机车(柴油电力指柴油发动机带电动机发电,再由电机驱动车轮,下同)是苏联人在1924年制造的,比美国最早的汽油电力机车早了一年。

      听起来很像理想呢,pev?

    1. 全国范围内电源普遍过剩电力系统必须保证同一时刻发电和负荷的平衡,风电固然有波动性,但考虑到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种波动性实际上是可以视为一个负的负荷波动,现在弃风限电更重要的原因是电源的整体过剩。以辽宁省为例,省内火电装机3000w,风电600w,红沿河一期四台也投运,400w的核电,可调节的水电装机小于200w,供热期的直调火电机组占比60%,可调节的能力很小,再加上网架结构的一些问题,整个辽宁省的电源小时数都偏低,全国在03年缺电之后也是过剩情况。所以电源的普遍过剩,可调节能力低是主要问题,风电的波动性和电气特性则是次要问题。

      .novel 过剩电源,但不够弹性。说白了还就是低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但凡要提出一个创新的概念,必须要做到如下三条:1 经得起推敲2 经得起拓延3 最重要的,就是能让更多人受益。

      .ctk 拓延应该是拓展和延伸。最后一个确实很让人有心得。 要全局增量,要让更多主体收益,收益多少不重要,重点是新的利益群体,改善其体验。

    1. 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场景,不是电网,也不在于集中式电源。所谓核心场景,就是具备指数级突破可能性的场景。

      .cmt 新的场景代表的是另一个世界了。所有的规则都应该不存在,否则出现不了指数级突破

  13. May 2022
    1. 前期追求数量,是为了练手、打基础、抢布局后期追求质量,是为了提升、要流量、要转化。

      .cmt 按照实际案例,说清楚哪个重要,显然是完成更重要

    1. 现实世界的 4个最明显的特点:

      复杂变量、永恒变化的世界、不完整的信息,以及有限的认知能力

    1. 新工种分给谁?这就要讲到相对优势了。是相对优势在决定着新工种的归属。谁做这件事有优势,这事就分给谁。

      .imp 行业中产生新工种?应该是成熟环境下孕育出来的行业新的工作方式。 必须做的就会重新分工,分工过程中才会出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