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Matching Annotations
  1. Mar 2023
    1. 讨论了这么多数字时代我们笔记的选择,但我认为我们实际的效率和产出很难超越 Niklas Luhmann 老爷子。抛开他的天赋和水平,数字笔记虽然给我们很多便利,但当我们能够用手去触摸那些实体化的笔记,并且将他们平铺开来,再追寻着笔记之间简陋的号码来将他们分门别类收纳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笔记有更好的认识,与实体接触的过程可能是我们理解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这种实体化又是数字时代难以模拟的。
  2. Feb 2022
    1. 拆分后,我们要给新笔记起一个名字。需要注意的是,命名不能随意命名,随意命名容易造成后期检索上的困难。
    2. 当然,只有那些复杂的、需要详细说明的关系才需要这么处理。并非什么关系都需要通过单独的笔记来说明、表示,有的关系还是很简单的。比如,“狮子是一种动物”,这个关系就非常简单,无需过多说明。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Obsidian中直接链接两篇笔记即可:即在“狮子”这篇笔记中链接“动物”这篇笔记即可。

      判断是否要创建关系笔记的标准还是需要标准化一下

    3. 但转念一想,你便会觉得这根本无从下手:知识图谱中的点和边都只有寥寥数字,但一篇笔记动则成百上千字,而且一篇笔记中往往包含数不清的实体与联系,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在软件中构造知识图谱?比如,下图中“刘德华”这篇笔记就包含了<刘德华,同学,吴家丽>、<刘德华,同学, 梁家辉>、<刘德华,同学, 徐锦江>等一系列知识,这些知识在知识图谱中应该表示为多组点与边,但其在笔记软件中只表示为一个点。这该如何是好?

      知识图谱应用到笔记中的问题

  3. Jan 2022
    1. 思维导图都会要求比较严格的层级分类。当你将一个内容写下时,你经常会卡壳:我该将这一点放在哪个层级比较好呢?它属于谁呢?

      确实会存在

  4. Dec 2021
    1. 下面分为四个部分展开介绍:      1、利用Obsidian构建属于自己的滑箱系统      2、在Obsidian中建立一套Workflow      3、用好全局视野的知识图谱      4、动手实际做一个实战的Case

      流程

    1. Evergreen note 的方法,一共有 4 個步驟: 紀錄資訊,寫成筆記後放到 Inbox (收集箱) 在筆記中填寫 Metadata,並移動到適當的資料夾下 使用漸進式總結,用一句話總結筆記內容 將筆記內容加到主題 MOC 筆記,和其他筆記連結

      笔记落地方法

  5. Oct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