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atching Annotations
  1. Jan 2023
    1. 改革开放之后的四十年里,中国居民的财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待财富的心态与半个世纪前也云泥之别。这四十年既是一本创造财富的历史,也是一本守护财富的历史。90年代后,普遍积累了一些私人财富的中国人,第一次面临“如何抵御通胀”的这个难题。这种对通胀的恐惧间接催生了很多资产价格的上涨,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

      对财富的心态,从本质上来讲,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目标。 面对辛苦积攒的财富,最大的恐惧在于,日益贬值。受限于认知领域的局限和手段缺乏、渠道不畅以及行动力等诸多因素制约。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认为确保自己的财富最好能增值,其次是保值,最次是缓慢贬值。 ①财富如何才能实现增值呢? 按照我对经济学的理解,财富能够实现增值的唯一途径就是财富要进入循环体系中,财富只有进入到流通环节中,才有可能参与到产品生产、物流运输、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中,财富的增值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一个最为关键的要素——与人的广泛接触,从而实现在每个环节中,融入人们的劳动付出。 ②财富如何才能保值呢? 财富如果不能够主动参与到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那么就要被动的参与到、甚至是间接地参与到这个体系中。简答的说,那就是去购买具备高度流通性的商品、会产生自损耗以及稀缺性的商品,例如:茅台酒、曾经的房子。这两件商品之所以能够具备保值和增值的属性,源于:¹茅台酒的稳定性、非量产的相对稀缺性、保存过程中的自损性、灵活的流动性;²房子:生产工具属性、地段配套设施完善过后的增值属性,环境改善后的价值递增属性,房屋交易的便捷性或是固定资产变现的便捷性,丰富的金融手段赋予的参与流通的便捷性,与地段、外部附属设施高度绑定的价值溢价增值属性,地表空间资源的稀缺属性。这些属性都是这两件商品能够保值的基础属性。【所谓的保值属性,指的是,他们的价值会随着社会财富出现的社会性、全局性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带来的价值增值部分,能够抵消掉这部分的贬值部分,从而实现价值保值】; ③财富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贬值呢?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想要避免财富贬值,那么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投资自己,在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头脑认知、自己的社交环境、自己的职业规划上进行持续性的投资,这样才会产生就行的回报,而且这种汇报一定是惊人的。

      进一步思考: ①过时商品为什么会贬值? ②评价商品是否过时的标准是什么? ③哪些商品不会、不容易过时? ④为什么会出现货币购买力减弱,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⑤这种货币贬值的现象是否是必然结果,有无避免或改变的可能?

  2. Jul 2022
    1. 一部分年轻的投资人正在探索一种有利于财富再分配的投资模式。区别于现有投资模式注重于风险最大化,收益最大化,这种反资本主义投资(“anti-capitalist” investing),或者叫变革型投资(transformative investing),并不注重于最终的收益,而是想通过投资花掉他们的财富,或者用这些收益投资于促进人类福祉,追求经济公平而不是利润的企业。 他们的目标是将 “榨取型经济"(extractive economy),指我们现在的系统,有限的资源被开采,只有少数人得到利润回报,转变为 "再生型经济",指资本被更公平、 更民主地分配和控制。

  3. Jun 2022
    1. 那些让我们愉悦的菜鸟感,往往出现在未必真需要掌握的事上,我们是在主动探索开阔自己的舒适区。

      主动学习的乐趣。

    2. 你在局部越是个菜鸟,从全局看,你就越不是。

      还没读到这篇文章前,我的做法是「扮蠢」。哪怕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我也继续保持疑惑,也许也是菜鸟感的一种解释。

  4. Mar 2022
    1. 结合当下的国际形势,用张一鸣早年的一条微博作结:通货膨胀正在洗劫你的钱包,同学问怎么办?三个办法,一是尽可能地提高家庭 负债率,当今之世能借到钱的就是英雄;二是配置资源性财产,能够抵抗通涨的 只有三个东西,黄金房产和农产品;三是象傻瓜一样的长期持有,眼前的涨跌都是对耐心的考验。除非天下大乱,否则以上三条应是规律。

      实打实的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更有意义.

      微博总结链接 深夜看了张一鸣的微博,让我越想越后怕 archive

  5. Apr 2021
    1. 旅行不是为了看到不同的事物,而是为了学会不同地看待事物。 (You don't travel to see different things, you travel t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 Ben Davenpor,风险投资家
  6. Feb 2021
    1. 所谓 Toy Markets 就是指很多创业公司在初创的时候,往往会指向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市场机会。而随着不断成长,这个市场会快速变大,最终这家公司成为定义和创造了新的行业的领导者。

      在早期就发现这样的公司或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时候,投资人甚至没有耐心听完创始人的陈述,就已经做好了判断。从荒诞不经的想法到重新定义行业,中间的差别是什么?作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临近市场(Adjacencies),另一种是行为改变(Behavior Change)。前者是指企业从一个较小的市场机会切入,然后进入下一个临近的市场机会,比如 Uber 从共享私家车开始,逐步切入整个出行市场。后者是指消费者的行为可能发生变化,从而让小机会变成大机会,比如 GE 从灯泡开始,而快速发展的电气化是一个更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