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atching Annotations
  1. Sep 2022
    1. 前段描述知識建立的過程可以用如下流程圖表示. 其中藍色的獲取資料, 篩選出信息與紅色的知識內化到預備取出的過程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完成. 不過灰色的信息輸入動作則可以透過數位工具協助節省時間與注意力.

      這是什麼? 知識建立的流程

    2. 一開始的數據與資料經過識別與篩選後成為了資訊. 而各種資訊經過分類, 排序與串連之後成為了知識. 接著透過進一步的觀察, 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洞察能力. 最後再透過不斷的刻意練習, 即時反饋與微小改進的過程我們逐漸掌握了這個知識體系的智慧. 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知識和智慧結晶有系統的整理與精簡後進行有效率的輸出, 就能發揮影響力幫助更多人,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一開始的文字與圖片經過老師講解,自我開始學會識別與篩選成了材料,接著分類各種材料、經過排序與連結之後成了知識。竟一部透過觀察,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洞察力(洞察力要在等等,沒那麼快)。最後透過不斷的刻意練習、修正細節的過程,我們逐漸掌握了這個知識體系的智慧。接下來不論是實習還是學理應用,如果能把這些知識和智慧有系統的精簡之後,有效率的應用在該領域,就能影響與幫助更多人,甚至成為專家。

    1. 我一直對一個問題很有興趣:人應該怎麼處理複雜的資訊,並且轉換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這一個想法,對我而言不是問題。 但是,我一直對一個問題很有興趣: 我要怎麼讓學生學會複雜的內外科學理,並且轉換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這一點真的困死我了

    2. 單純學軟體的功能是沒意義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用!因此應用場景是很重要的,而且最好是每個人都能用上的場景。

      這一句我想要改寫成: 單純理解和學會知識(解剖生理學)是沒意義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用!不知道怎麼用,就凸顯這個知識或是學習本身,就是浪費時間的。學習事物本來就是要拿來使用的,學而不用,會扼殺學習本身與對這份知識的喜愛。因此應用場景是很重要的,而且最好是每個人都能使用上的場景或是時機。

  2. Apr 2018
    1. 同時現在知名的電腦用語「 Debug (除錯)」,也是來自於 Grace Hopper (葛麗絲·霍普)。據傳她與團隊當年在馬克二號工作時,電腦忽然不能正常運作,經過一番檢查,才發現原來是一隻飛蛾意外飛進了電腦而引起意外,這件事情被團隊寫在日記上,也導致後來大家逐漸的以 Bug 來稱呼電腦的隱藏錯誤。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