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 2023
-
minglun-wu.medium.com minglun-wu.medium.com
-
在實驗的過程中常因結果的不穩定、新文獻的發現等種種因素,需要回過頭來修正自己的「實驗元件」,如果「實驗元件」與「實驗過程」沒有分開,那麼每一個「實驗過程」都需要重新修改,是個極為龐大的工程
實驗元件類比為我的「教具」、「教材」、「研究工具」 實驗過程類比為我的「教學過程」
-
- Oct 2022
-
medium.com medium.com
-
我習慣將投影片的每個段落,依據「所需時間」與「一定要提到的重點」,寫成數張名片大小的卡片,這樣我在上課時就可以留意自己是否有漏講重要觀念。
可以模仿: 將上課要講的重點,寫成小卡片,提醒自己有沒有漏講
-
1.使用 ADDIE 設計課程首先我先用 ADDIE 設計課程,使用便利貼發想跟這個課程有關的想法,再透過分類、排序、切割重點來整理出教學脈絡。
教學脈絡 發想_便利貼 分類 排序 切割重點
-
三、實戰!使用《教學的技術》來教導大學生課程學習知識當然要實際應用,聽完了這門課程後我立刻將這門《教學的技術》應用在「簡報術」的課程中,最大的改變就在學生實上課的態度變得非常積極,這真的太神奇了!
真的嗎?我已經累到想要模仿了
-
SEO 專家 — 邱韜誠在評論《教學的技術》這門課的文章中寫到:職業選手,就是把每一個奈米細節都做到位的人。
我也是要求自己要做到奈米細節的人,所以才把自己逼得很緊,才會不自覺壓力過大,才會跟阿甫起衝突、才會哭個不停。
-
好的教學必須透過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到教學結束,而不是老師一直在台上唱獨角戲。
維持學生的專注力。真的不簡單。但是我又不想要設計活動,帶活動比講述法更累,因為要開啟雷達查看學生的參與情況,以便適時調整遊戲,這樣一節課下來。我都累到精神渙散了。
-
2. 教學過程中會遭遇的困難然而你也發現了,教學中最讓我們挫折的就是:自己(認為)已經用最有條理的方式教學,但對方似乎有聽沒有懂。
對!對!
-
在教學時我發現了一個頭痛的問題:為什麼自己認為已經講的非常清楚,但對方卻還是似懂非懂呢?這個問題在 “技能” 類的知識更加明顯。例如我對 Evernote 這套筆記軟體很有研究,但要我教會一個人俐落的使用 Evernote 卻非常困難 ; 又或是我對 “時間管理” 有許多實踐心得與反思,但要我說明白怎麼全面地做好生活/工作的時間管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目前也遇到這樣的問題。解決之道,一開始是試著了解每一個學生想要透過我學到什麼?經過半年的挫折之後,我現在發現這樣的思考方向是時習指導老師,而非課室老師的方向。於是透過照半年不斷調整的心得,剛好帶一年級的導生,就用來試煉我擅長的“指尖記憶”小黑板記憶法,發現這一招有先達到我要的他們強制學習與背誦。但是第二部,開始帶入錯題本,但這只是不是我主科教授的東西,我要倒敘法教導生,目前成效不錯是因為他們不會懷疑,所以乖乖的聽話。
現自來到歷史重複的點:內外科第一次授課。 我從YT國外生理講師中,學習他的緩慢步調、解說趣點、更精準的觀念。但是要繼續落實一個有架構的康乃爾筆記法,仍是在教學技巧上有不自信的點。
落實康乃爾筆記: 一張白紙,化成四區 先介紹本課的學習重點:先從目錄看整體性 在看學習目標 請學生先寫下要學習的重點的問題有哪些? 一一確定同學們寫下問題的大綱(另一張白紙) 我開始講解解剖生理學。 講解一個段落,就停下來。 讓學生在第二張白紙寫下理解的重點,錯了沒關係。 繼續以上流程。 以上流程以番茄鐘時間管理法進行。每20分鐘停5分鐘,剛好一堂課時間,兩個couse.
再下一堂課一開始,整理上一堂課的散漫筆記。 同學將重點用便利貼先寫好。 打開課本,依據ppt講解,請請同學用便利貼貼在該貼的位置。 在詢問這樣的方法有沒有問題。
一樣20分鐘後,請同學打開康乃爾筆記本,將所有的重點寫在筆記區。 筆記區看完之後,查看有沒有遺漏或是錯誤。 看著筆記區,在提問區寫下問題。 檢查沒問題後。 遮住筆記區,看著提問區,試著回答問題,檢視自己可以回答的完整度。 全部完成後,在主題區的空格,寫上複習的時間:1天、7天14天、30天。完成後便打勾。
問題點一: 這樣精緻的教學法,我會很輕鬆,但是時間會不夠。 學生會鬧說沒有便利貼、沒有紙、麻煩 如何確認學生有正確進行間隔提取複習法?
-
- Sep 2022
-
www.facebook.com www.facebook.com
-
這幾年在工作上自我懷疑了好多次「為什麼那些人都如此投機?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一下」諸如此類的可是這次回東京我找到了答案過去十幾年呢,我可都是待在周遭人們踏實工作、把自我縮到最小的環境裡,就像這些計程車司機北北一樣。長期以來注入心中的光芒或應該要被守護的價值觀,全都是這個環境形塑出來的。所以現在以及未來,不管做什麼都不能辜負以往的一切。東京是個後勁很強的城市!它如果給了你什麼,那些都會是一輩子的
長期以來注入心中的光芒或應該要被守護的價值觀,全都是這個環境形塑出來的。所以現在以及未來,不管做什麼都不能辜負以往的一切。 東京是個後勁很強的城市! 它如果給了你什麼,那些都會是一輩子的❤️ affect 這位作者文筆好洗鍊,一字一句精準又溫暖的表達了我一直想表達的價值觀“應該要被守護的價值觀,不管現在未來,都不能辜負以往的一切”。
台灣人有日本人的文化底蘊
-
-
www.managertoday.com.tw www.managertoday.com.tw
-
經理人145期 資料來源 / 《讓靈感源源不絕的7個習慣與筆記術》,一起來出版
圖片引用來源
-
step by step 做法 步驟❶_聽講內容寫在筆記欄(A空間)。不必逐字聽寫,只要掌握整體方向就好。 步驟❷_將重點(重複多次的詞彙或強調的語句)以關鍵字、短標題的形式,寫到整理欄(B空間)。 步驟❸_用自己的話重述要點,把吸收、消化後的想法和要採取的行動,寫入摘要欄(C空間)。
康乃爾筆記法的步驟,我修改適合學生的版本: step by step 做法 步驟❶_老師在講PPT或是課本時,趁老師喘口氣,或是一個段落,將聽講內容寫在筆記欄(A空間)。不必逐字聽寫,只要掌握整體方向就好。 問題:若是老師一直講怎麼版? A:請學生舉手主動請老師緩一下。
步驟❷_下課分鐘,將重點(重複多次的詞彙或強調的語句)以關鍵字、短標題的形式,寫到整理欄(B空間)。 問題:若下課10分鐘不夠用,怎麼辦? A:在第八節放學後,回寢室前,務必將整理欄完成,因為有空間記憶。
步驟❸_在晚自習時,用自己的話重述要點,把吸收、消化後的想法和要採取的行動,寫入摘要欄(C空間)。 問題:如果學生不會寫摘要怎麼辦? A:問跟自己學習習慣相似的同學(所以我要先幫他們測試他們的學習面向,問輔導中心,看有沒有量表),學習他們的習慣,但促可以抄襲。 找我有空的時間,做教學輔導,需要填寫輔導單和照相。
-
實際運用康乃爾筆記法時,跟人們平常做筆記的方式大同小異,就是將聽講內容快速、摘要寫入「筆記欄」,像是關鍵事件、字詞的定義及數據等。即使內容進入不同的主題,也未必要新起一個頁面,只要留下一些空白來區隔段落。聽講結束後,可以趁記憶猶新之際,補充、修正筆記中的簡寫、代號或不完整的字句。 這個筆記法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 當你在重讀、咀嚼筆記欄裡的內容時,可以將重要語句、特別詞彙等重點,用關鍵字或短標題的方式,列入「整理欄」,幫助你重新消化一次筆記內容,也可以為筆記內容建立一個類似索引的架構,便於日後查找、複習。 最後、也是康乃爾筆記法最獨特之處就是, 你可以把自己對筆記的理解、意見、想法或其他相關聯想,用自己的話寫在下方「摘要欄」 ,做為通篇筆記的歸納。理想狀況下,寫入摘要欄的文字已經是自己徹底理解、消化、吸收後的資訊,有助於累積知識和學以致用。 透過預先「留白」,先在筆記頁面空下兩個「整理歸納、延伸思考」的空間,你的筆記將不再只是聽講內容的「抄寫」,更能成為強化思考力的資料庫。
康乃爾筆記法,適用在發散的讀書環境,或是學生尚未對這門科目架構認識與了解,所以老師講到哪,就聽到哪,他慎一張白紙,正在感覺這一堂課的新鮮,並衡量自己的理解程度。
所以兩小一大的架構,真的很適合他們。 不過,真的要馬上引導他們寫筆記,否則就失去了對這門課和康乃爾筆記法的新鮮感,當知識量疊加越多,他們沒有針對每一次上課,馬上歸納做筆記,累積的知識就變成是負擔,之後就喪失興趣了。 所以我自己要先快一點加強熟練康乃爾筆記法,才能及時介入。
康乃爾筆記法,我覺得最棒的事“筆記欄”,老師編上課一邊上課,學生一邊看PPT的時後,就可以將PPT的重點先草寫在筆記欄。 下課分鐘的時候,在快速將筆記欄整理自己覺得的重點,寫在“整理欄”。然就不不理他。 回到宿舍後,晚自習時間,再拿起來,用自己的話,衝新消化一次,寫在 摘要欄“
問題點: 1.這樣的時間安排,會不會太緊? 1.1下課10分鐘沒辦法好好relax,無助於下一堂課的專注力。 2.如何確定學生有照做?我一人看150份筆記,怕我自己虎頭蛇尾? 3,需要帶入獎勵制度嗎?處罰制度嗎? A:我認為先不要。避免產生疲乏時,無武器可用。
-
課堂、講座上,每個人做筆記的方式都不同。有人習慣把聽到、看到的訊息一字不漏地抄下來,也有人只記重點;還有些人因為沒辦法一邊聽講一邊寫字,就先專心聽,課後再整理和反芻,但是往往很怕漏掉些什麼。 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結果似乎都差不多:不是整個頁面寫得滿滿的,就是東記一塊、西寫一點,雜亂不堪,有時候連自己也看不太懂。這樣的筆記內容,說白了就是無法「回收利用」,幾乎無助於記憶和思考。 為了節省整理資訊的時間、專注思考筆記內容,1950年代,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華特‧波克(Walter Pauk)開發了一套在課堂、講座、閱讀時,記錄資訊的方法,稱為「康乃爾筆記法」。 這個方法有一個固定格式:將筆記頁面劃分成「一大兩小」3個區塊。一大,指的是右邊的「筆記欄」;兩小,分別是左邊的「整理欄」和下方的「摘要欄」。每個區塊的大小並沒有硬性規定,唯有筆記欄需要大一點的空間。
我想要從白紙開始培養寫筆記的方法,因為有雛鳥效應,再加上我本身具備的配力與專業條件,說服學生採用我的讀書方法,會比較容易接受,單然也要注意本身已經有慣用筆記方式的好學生,要注意不要重蹈1102的覆轍_學生排斥,雖然利益量前。排斥的原因,猜想與人性有關之“不習慣”有關。 若不要重蹈覆轍,那麼這學期會是最好的開始,老天爺給我二張好牌:剛從國中生上來的導生-使用在解剖學;剛從二年級升上三年級第一次學內外科的學生,這兩張空白卡,藉由他們對我的信任,我要很小心地引導他們喜愛讀書,產生成就感,之後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單飛,不管飛的好不好,底子在就是基礎,何況,護理科的孩子,都是辛苦而徬徨的孩子,而社會給護理科很明確的目標:考上護理師證照。這對我的教學來說,真是一大牛肉呀!感謝老天爺,讓我在適應了半學期之後,經過義務張老師的二階退貨、OH卡諮商的培訓,我找到正確的與人互動的步調,我真找到我的不安的原因了,而我接納它,自然外在就不急不徐的優雅風範。
希望,我能善用這二張空白好牌,好好引導共計150位學生的學習步調,讓他們逐漸愛上讀書、喜愛自己,最終產生批判性思考。 阿啊啊啊~光是想到這想,我就好雀躍,好開心,充滿希望。 老天爺!我會好好帶領這150位學生,請引領我兒也同樣有一位這樣的老師貴人,引領上走上愛閱讀、自立自強、對成績負責的好品格男孩!
加油!麗妮!
-
-
www.facebook.com www.facebook.comFacebook7
-
這是畢業亮孩送給我的漂亮徽章,裡面寫著我送給亮孩的一句話。和人相處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從小,我好羨慕那些人緣很好、輕易和人打成一片的人;這些人有著天生的魅力,我望塵莫及。再大一點,或許是自卑感作祟,我只專注在自己喜歡的想要的人事物,卻錯過了很許多美麗風景。直到長大後,才知道自己缺乏與不同人相處的智慧。尤其是當了老師以後,面對各式各樣的孩子,這樣的智慧更決定了我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我踏上了修行之路。相較於個人喜好,我把和不同人相處當作挑戰任務;神奇的是,當我知道怎麼與其相處, 便會開始喜歡上他。「不用喜歡每個人,但要學會和每一種人相處;知道怎麼相處,就有機會喜歡上每一種人。」這些年,我常常把這句話送給孩子,並且讓他們在亮語有大量實踐這句話的機會。過程很不容易,但肯定獲益良多。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會收到這個禮物的原因。上大學的孩子們,都還好嗎?帶著亮語精神,繼續勇敢吧。
「不用喜歡每個人,但要學會和每一種人相處;知道怎麼相處,就有機會喜歡上每一種人。」
送給同學
-
看不見自己,才會需要表演別人,表演一個主流社會喜歡看的模樣。 作家成英姝說過一句話:「你相信自己是無,才會向外填補,但你一直都是光。」 扎實看見自己始終是光,就算不用對著社群刻意表演,你平常無意識發表的隨筆、散發出來的眼神及氣場,不需矯揉與華美的妝容服飾,都比你忙著模仿別人的風格更有影響力。 更甚,你才能吸引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關係和事物。 當你相信你是光,你會照向任何地方。
看不見自己,才會需要表演別人,表演一個主流社會喜歡看的模樣。
-
他表面上是愛我,但他愛的是他自己。」 - 近年社群蓬勃發展,不僅讓人容易看見表象,忙著對別人的美好生活產生焦慮。 相對地,我們也會通過社群「創造幻象」,試圖營造形象,希望他人肯定自己,藉由別人豔羨的目光建立自我價值,把「每個人都會營造人設」的論點講得理所當然,說服自己懶得改變,也想逼著別人接受這個「根本不是你」的你。 我們會放上大量修圖、被濾鏡覆蓋過的容貌和身材;我們會在高檔咖啡廳拍下因構圖太久早已冷卻的美食。 我們連「面對關係」都在自我欺騙,拍下和父母合照,說著多麽感恩父母,實際上很少傳訊息、打電話關心父母在幹嘛,打開手機相簿,興許跟父母的照片都寥寥可數。 或遇到像 Y 的男友,堂而皇之「表演恩愛」到毫無自覺,忙將目光聚焦在與自己實際生活毫無關聯的外界,急欲創造自己「想被看見」的價值,將真正深愛與關心自己的人推開。 - 真相卻是,你不需要創造「想要被看見」這件事,你一直都有被看見。幾年前看電影《樂來樂愛你》,當時比較膚淺,在意的是女主角蜜亞和男主角賽巴斯汀這對愛侶無法走到最後,關注的是有緣無份的舊愛。最近重溫這部電影,我卻感動於蜜亞和賽巴斯汀的相互理解。在沒有人看見蜜亞的演戲潛力時,賽巴斯汀有看見,他始終相信蜜亞,反之亦然,蜜亞堅信賽巴斯汀能完成他的夢想,開一間擁有個人風格的爵士酒吧。我們以為自己懷才不遇,不被深愛,沒有人看見,但其實這是假的,你一直都有被看見,被疼惜,可是當你完全不相信自己時,你看不見真正在乎你的人。
他表面上是愛我,但他愛的是他自己。」
-
女王歷經我們祖父母或父母的時代。回首這些時代,我們往往用負面字眼來形容,比如落伍古板、不知變通、固執又愛面子、壓抑、不重視心理健康等。這些形容詞也常被拿來形容英國皇室,尤其當醜聞爆發時。這些形容詞或許是真,但是在伊莉莎白女王身上,我也看到那世代難能可貴的特質,比如恪守本分、維護傳統、從一而終、低調藏拙等,和現在事事都講求即時外放炫耀好博取焦點的時代成為強烈對比。女王從不輕易闡述對於政治事件的看法,並且極度保護個人隱私。無論任何風暴降臨,比如為了保護孫子而沒在第一時間在黛妃過世後發聲,又或是面對哈利和梅根離開皇室,除了點到為止的官方聲明以外,對私事一概絕口不提。儘管伊莉莎白二世受到眾人的愛戴,我卻認為她是個辛苦並且時常經歷心痛的母親。在1992年,當民眾歡欣鼓舞的大肆慶祝她的Ruby Jubilee紅寶石禧年登基紀念時,她卻把當年稱之為annus horribilis(中譯:糟糕之年)。因為當時女王四個孩子中,三個孩子的婚姻相繼破裂,安德魯王子和莎拉王妃正式分居,莎拉王妃還大喇喇地跟德州石油富商搞婚外情(題外話,不用太同情安德魯王子,他後來跟淫魔Jeffrey Epstein搭上線,還涉嫌性侵醜聞而被迫辭職,並收回殿下稱謂)、安妮長公主正式和夫君離婚、黛妃查爾斯和卡蜜拉的三人行細節於媒體上曝光,兩人更在同年底正式分居。再歡樂的慶祝也無法掩蓋女王心中的失望,畢竟女王還是和眾天下的母親一樣,希望孩子能夠有段兼顧穩定的愛情和家庭。這些心痛隨著時代洪流的改變,讓女王慢慢做出調整。或許因為三個孩子的婚姻不幸,才有凱特平民王妃和梅根混血(出走)王妃的出現,並且在黛妃過世多年之後,正式接納卡蜜拉和查爾斯在一起,現在兩人即將成為新的英國國王和皇后(aka本世紀最強大的小三扶正勵志故事)。現在的英國皇室,不同於過去公主王子一夫一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有離婚有再婚有重組家庭、有平民王妃非白人種,有雜亂也有爭吵,更時常在守舊傳統vs.現代創新之間不斷拔河。但是就某些角度來說,這樣的皇室更反映真實的人生,破碎且不完美。皇室也努力遊走於「令人景仰尊敬」和「不完美的貼近人生」之間,這是不易拿取的平衡,但是我認為伊莉莎白二世做到了。
真實的人生,破碎且不完美
-
怎麼樣去面對、往前,穩住自己、跟著改變,是必須學習又感到很難的功課。離別是一種,適應改變也是。還有習得,無常。
怎麼樣去面對、往前,穩住自己、跟著改變,是必須學習又感到很難的功課。 離別是一種,適應改變也是。 還有習得,無常。
-
從小家父時常告訴我,盡力做事就好,不要與人爭。我自己也不喜歡出風頭(不要再說我是網紅了,我只是寫自己想寫的,從未想紅),只求能和一些好朋友合作、做些新鮮有趣的事情就很高興了。自從升等教授、擔任主管之後,覺得很多人比我更適合獲獎,或是更需要獎項的加持,加上事情太多,所以如此。不過得獎還是很爽的,尤其去年申請沒得獎,表示這個獎項的門檻不低,在此也恭喜所有的獲獎者。
他是臺大資工系教授兼系主任。密西根大學電腦博士、台大電機學士。曾任矽谷昇陽電腦工程師。研究平行處理、計算架構、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資訊安全,提倡產學共榮、培育學術/實務/品格兼備的人才。待人處事低調、不張揚。 反思: 越有成就的人,越謙虛,越不喜歡出風頭。 我自己也要時時刻刻察覺自已是否過於張揚。
-
2009年,正在申請博班時,我在世界資優教育研討會遇到Dr. Gentry,因為相談甚歡,回台灣後,我決定要加申請普度大學,很快接到錄取通知。2010年入學前,Dr. Gentry 拿到聯邦政府250萬鎂的補助案(在教育類這相當傑出),她個人順利獲得終身職,我也因此獲得她資助的全額獎學金。2010-2015年,博士班期間,她給的支持、鼓勵和教導是難以想像的。Dr. Gentry絕對是嚴師,律己,對學生的期待也很高。她自己都說她不是那種給一大推妳好棒評語的老師,她改文章,有任何段落沒有評語,那代表寫得還可以。如果有任何質問,表示她感興趣認真看。如果重複出現的錯誤太多或者寫得太爛,她不想浪費她的時間,就會直接把報告退回來。我博班前三年,還在摸索,每次收到她的批改,打開滿江紅的檔案,看完,是要躺整天的。但這樣的人,卻也提議要教我路邊停車,只因為她覺得,一個不會路邊停車的人,老是找車位實在太辛苦了。我拿到博士學位後,她邀請我去她家參加老師們間的私下聚會,她說這樣可以為未來求職做準備。她當然也會開玩笑,但有時候是那種乾乾的,帶點嘲諷的,一開始真的抓不著頭緒。她說自己來自藍領階級,靠教育改變環境,所以她始終關注文化和社會經濟地位弱勢的族群。念博士班時,每周都要開會,開會要報告工作進度和討論研究趨勢。有天,她很不高興地走進來說,她剛剛開郵件,明明就是在討論現象事情,結果因為意見相左,被某學術同儕在群組信件裡面開嗆。她說這太沒品了,好讓人生氣喔。結果,下一秒,她露出調皮的微笑說,好吧,那讓我們來針對那個主題做點分析,好好寫篇文章回敬那個教授。結果當然,她完成了那個研究也支持了她提出的論點,發表獲得很大的迴響。這是身教,不要落入無謂的口舌之爭,實力會為人代言。她也說,人愈努力,做得愈好,就愈會有忌妒的人要把妳拉下來,批評絕對不會少。妳可以選擇停下來,和這些人纏鬥。或者繼續努力,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把這些人拋在後面。
人越努力,表現的越好,越會有嫉妒的人要把你拉下來,批評絕對不會少,你可以選擇停下來,和他們纏鬥,或是繼續努力,打這些人遠遠地拋在後面。
-
-
movies.yahoo.com.tw movies.yahoo.com.tw
-
新片「鯨」(The Whale,暫譯)中詮釋一名患有強迫性飲食失調症、體重250公斤的英文老師,試圖與17歲女兒修復關係,廣受各界好評。布蘭登費雪在威尼斯對記者說:「我必須學習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走動。」「我長出我不知道我有的肌肉。當我卸下所有裝備時,我甚至感到一絲暈眩,就像你在威尼斯下船時一樣。」這部電影是美國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的最新作品,他2008年曾憑藉「力挽狂瀾」(The Wrestler)在威尼斯獲得最高榮譽金獅獎,並以「黑天鵝」(Black Swan)、「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等黑暗、獨立製作電影聞名。隨著故事展開,男主角查理病態肥胖的原因浮現,他暴飲暴食與性取向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創傷有關,但他從不讓它們影響他對世界的看法。布蘭登費雪說:「查理是我迄今扮演過最英勇的人。他的超能力是看到他人身上的優點,並使他們的優點展現出來。」戴倫亞洛諾夫斯基說,這是「向世界傳遞的最重要訊息」。
2022年影片,鯨(The Whale)描述一名有飲食失調、暴食症的英文老師,透過試圖修復與17歲女兒間的父女關係,發現自己暴食症的根本原因來自於自我性取向和宗教信仰衝突,所導致的創傷有關。
想法: 成人外在的衝突、與大環境不相容的價值觀,常源自於內在的創傷,而自己卻不知覺,但,總是在想要試圖被這個世界接納的時後,才能藉此發現自身的議題。
-
-
yu-wenhao.com yu-wenhao.com
-
前段描述知識建立的過程可以用如下流程圖表示. 其中藍色的獲取資料, 篩選出信息與紅色的知識內化到預備取出的過程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完成. 不過灰色的信息輸入動作則可以透過數位工具協助節省時間與注意力.
這是什麼? 知識建立的流程
-
一開始的數據與資料經過識別與篩選後成為了資訊. 而各種資訊經過分類, 排序與串連之後成為了知識. 接著透過進一步的觀察, 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洞察能力. 最後再透過不斷的刻意練習, 即時反饋與微小改進的過程我們逐漸掌握了這個知識體系的智慧. 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知識和智慧結晶有系統的整理與精簡後進行有效率的輸出, 就能發揮影響力幫助更多人,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一開始的文字與圖片經過老師講解,自我開始學會識別與篩選成了材料,接著分類各種材料、經過排序與連結之後成了知識。竟一部透過觀察,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洞察力(洞察力要在等等,沒那麼快)。最後透過不斷的刻意練習、修正細節的過程,我們逐漸掌握了這個知識體系的智慧。接下來不論是實習還是學理應用,如果能把這些知識和智慧有系統的精簡之後,有效率的應用在該領域,就能影響與幫助更多人,甚至成為專家。
-
-
medium.com medium.com
-
我一直對一個問題很有興趣:人應該怎麼處理複雜的資訊,並且轉換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這一個想法,對我而言不是問題。 但是,我一直對一個問題很有興趣: 我要怎麼讓學生學會複雜的內外科學理,並且轉換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這一點真的困死我了
-
4. 學習包中每一堂課的設計方式這個學習包一共有 21 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會搭配一支影片實際做給你看。在每個單元中,我都會區分成 3 大教學區塊:目標:在這堂課你要學什麼,學會之後能幹嘛步驟:實際的操作過程結果:操作完畢後,你可以產出什麼東西
這三大教學區塊概念,可以應用在每一堂課。 * 1. 目標:在這一堂課,你要學什麼,學會之後能幹嗎? * 1. 步驟:實際的知識內容 * 1. 結果:學習完畢之後,你可以產出什麼東西?
-
單純學軟體的功能是沒意義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用!因此應用場景是很重要的,而且最好是每個人都能用上的場景。
這一句我想要改寫成: 單純理解和學會知識(解剖生理學)是沒意義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用!不知道怎麼用,就凸顯這個知識或是學習本身,就是浪費時間的。學習事物本來就是要拿來使用的,學而不用,會扼殺學習本身與對這份知識的喜愛。因此應用場景是很重要的,而且最好是每個人都能使用上的場景或是時機。
-
為知識工作者最需要的,不就是連結後產生質變的想法
我喜歡“連結後產生質變”的這一個說詞
-
我還記得那是我使用 Evernote 的第 4 年。當我的筆記數量突破 4000 大關之後我發現,我突然警覺到:累積這麼多的筆記又如何,我根本不會去用啊!就算能找到又怎樣,這些筆記頂多只是一堆的備忘錄,但對於我想要寫文章、做決策幫助超級少…
真的! 很多筆記是當下的靈感,預計未來在某些適當時機要用的,通常是備課要增加資訊豐富度時用。所以存了一堆。但隨著閱讀不斷的增加,靈感筆記也隨之暴增,即便有粗略以資料夾區分(我不習慣用tag),但是,這麼大量的靈感筆記,已經造成我內心裡極大的壓力,甚至想到要再次整理與組織它時,資料龐大與凌亂到造成我心裡很大的壓力,甚至隱隱地開始討厭筆記起來,但是又不能不使用它,我實在對自己不牢靠的記憶感到抱歉!所以又繼續懷抱著既恨又無法割捨的心態下,繼續囤積筆記。別人的囤物症是衛生紙、鞋子等等,我囤物症是筆記(掩面)。
-
-
chuhenry.medium.com chuhenry.medium.com
-
「四則運算」是什麼 ?「加減乘除」原是這位課程的老師 — 劉渤講課、做教材的方法。運作方式是:加法:蒐集材料做加法減法:揀選材料做減法乘法:用理論整合材料做乘法除法:剔除不靠譜理論做除法是一套好記又有意思的思考流程。「四則運算」給我的啟發
這個概念可以應用在”精華筆記“ 我的應用是: * 加法:收集片段與重點筆記同樣的主題(命名主題),例如:高血壓。 * 減法:揀選所有跟高血壓相關性較低的筆記,這裡是強迫再次思考。 * 乘法:用疾病(理論)整合主題做乘法,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 * 除法:剔除不靠譜的疾病(理論)做除法。
第一步先做加法(系統)。加法做很多張卡片筆記後, 第二部準備做乘法(疾病)“重點筆記時”,先做減法。再做乘法。 第三步做除法。
-
-
ithelp.ithome.com.tw ithelp.ithome.com.tw
-
四、「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的原則 國外研究「卡片盒筆記法」的專家與粉絲,給予新手 12 個使用原則: 原子化:一則記事只記錄一件事情 (one note should contain one idea and one idea only)。 獨立性:一則記事即使獨立也能夠被看懂,意味者每一則記事都可以被單獨移動、處理、與其它記事合併。 建立連結:每產生一則筆記都必須要和原筆記進行連結。 註解連結:連結筆記時都要寫為什麼要連結這則筆記。 說自己的話: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則筆記,不要單純複製貼上。 記下資料源:避免侵權與知道這則筆記是哪裡來的。 自我想法:在卡片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別擔心結構化問題:卡片盒筆記法的宗旨就是打破制式結構。 加入連結頁:讓相連的筆記可以透過自己的思路串接成一篇短文。 加入總目錄頁:讓相連的筆記有Epic(總目錄)的位置可以參考。 不要刪除舊筆記:相反地,用連結筆記將舊筆記連結到新筆記,並且說明什麼舊筆記不好。 盡情地加入筆記。
12個使用原則有點過多,為了適用於學子和我,簡化成以下:
1.片段知識(取名為片段知識)本身: 1.1 一則疾病、一個藥物或是一個系統記在一張紙片筆記裡 1.2每一張筆記依據自己習慣編碼,準備進行連結
2.連結本身(取名為重點整理): 2.1用不同顏色紙張,標示是”重點整理“筆記 2.2用自己的話,將自己的想要串連的片段知識,寫下來,不可以複製貼上。 2.3在寫下來的段落尾,小字標上”片段知識“編號
3萃取重點筆記的精華筆記(取名精華筆記): 重複2 差別在換另一種顏色的紙片。
就3步就好。 簡單易執行。
-
當筆記與筆記之間是彼此獨立時,在進行管理上會變得相對單純。
因為可以有很多的標籤,依據不同的知識面向,一則筆記可以有很多用途。自然就好管理。 例如:鈣離子阻斷劑,就只是藥理機轉、作用、副作用、禁忌與注意事項。Luhmann 心律不整,就只是疾病本身的生理與病理,與重要的護理處置。這也是一則單則且獨立的筆記。 鈣離子阻斷劑和心律不整之間的關係,可以用”醫療處置“、”藥物“等來連結。 在越來越多多單則且獨立的筆記建立時,這樣確實是很好管理,知識就不會是片段的了。
-
別擔心結構化問題:卡片盒筆記法的宗旨就是打破制式結構。
這是卡片盒筆記的精髓。
-
卡片盒筆記法則完全打破「框架、組織」的局限性,甚至強調別把筆記使用有組織的方式整理,在卡片盒筆記法中沒有哪一篇筆記是享有特權位置的(there are no privileged positions)。
這才是“想法“”片段“筆記重點。 閱讀當下,是沒有在組織全貌的,就只是專注當下對一個新知識的理解。
等下一段知識,或是下課後,才會開始組織今日上課的全貌,組織他、擷取他,然後筆記與回想他。之後就丟掉。因為學習很累,需要放空,才能進展下一個階段的學習,繼續停留現有的知識,會導致學習耗竭。
-
卡片盒筆記法實踐了網狀連結的精神,Luhmann在建立一張新的卡片時,都會翻開他的盒子找找看有沒有相關的筆記是有關聯的,如果有就將該張卡片的索引寫到新的卡片上,之後若是看到同張卡片時就可以透過索引找到其他相關的卡片。
這一個方法不錯,但是有一個困難點,現在人閱讀習慣是淺讀與迅速,若是要停下來思考,對現在的孩子已經有點困難(因為不習慣),還要停下來,往回走找以前的筆記,這一個行為本身就已經是極大的困難點。以我自己來說,我本身很愛思考與閱讀的人,要停下來是可以的,但是回頭整以前的筆記、想法,年輕的時候我可以,現在真會覺得煩躁。要不是為了備課或是做研究,其實我就只是讓想法停在腦中一下,感覺記起來了,就過了。現在即便做筆記,都不會再翻了,何況是孩子們呢?
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想這會是一個推動筆記計畫最大的困難點。
-
世界上的網頁、人類腦中的神經都是透過「網狀」來進行連結,要管理巨量的知識就必須依靠「網狀連結」。
護理的專業知識,以解剖生理為起點,往後延伸以及應用至基本護理學與內外科護理學。論知識量,以解剖生理學來說,人體各系統概論光是以新生來說,即是海量的知識,再往後延伸之基護與內外科,這些不斷堆疊的知識量,對於剛從國中端畢業的學子來說,確實是是海量以及片斷性的。
若他們在初開始學習時,並未先墊定之學習策略的基本架構,很容易徬徨在海量的專業知識中,一但因不熟悉知識、無法理解知識,而導致喪失學習自信心,影響學習動機,最終學習成效低弱。
若先在開始學習之前,先給學子們練習如何依據自己的學習喜好,建立一套連結片段知識的網狀自我學習策略,即可在面臨海量般的片段知識時,透過網狀連結,進行知識整合,利於課後複習,增加學習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