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个年代,还会说这个人很温柔、风趣、嘴上抹了蜜、善解人意、让人如沐春风之类的;会说这个工作有存在感、意义感、内在满足、让人快乐、有挑战性、让人痛并快乐着等等。现在我们只说这个人、这份工作能提供“情绪价值”。 这又是一个强行换算不可换算之物的概念。这个词相当好用,几乎能用来说明一切让你“感觉很好”的场景,但到底是什么让你感觉好,感觉好意味着什么,这些质性的内容被化约掉了。这里的“情绪”甚至都不是一种情绪,而是情绪的类别。对于一个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或工作,我允许自己索取更少的实际价值,其中有一个换算关系在。
事实上,诸多的这种杂种词,他是在强行的将本质与量化之间进行一种牵连,如果你不去深刻的追究他的本质,你很容易就认为他说的言之有言有趣,好像是那么回事儿,但本质上来讲,你的情绪能够进行与成本进行转换吗?你所拥有的机会能够进行转换吗?当你拥有的机会可以进行转换的时候,那是否就能够证明真的有一种平行宇宙的存在,但是平行宇宙之间它的价值存在意义有没有?我们现在都需要去论证他的时候这边我们却容易种大量的机会成本杂种是仿佛已经去描述了这个世界的存在的确凿性一定性,这是极为肤浅和不认真的表现。
那么问题时,为什么会大量的出现这种杂种词?这种词汇会广泛的存在呢?并被大家认可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