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Matching Annotations
  1. Nov 2023
    1. perc目前订单还有很多,电池不够会外采,原则是不会亏钱抢订单,不赚钱的业务就不去做

      隆基

  2. Apr 2023
    1.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肖新新 柳直】俄罗斯总统新闻局18日发布消息称,俄总统普京访问了赫尔松和卢甘斯克地区,但未提及具体时间。据俄新社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8日晚些时候称,普京是在17日到访赫尔松地区和卢甘斯克地区的,澄清了有些媒体认为此访发生于更早时间的错误猜测。虽然此次访问出乎意料,但俄媒体及分析人士认为,在西方加强对乌克兰军事装备援助、人员培训,乌方即将发动所谓反攻的形势下,普京此访意在鼓舞前线俄军士气,也表明俄军已进入良好战备状态。在普京突访上述地区的消息公布后不久,乌克兰方面也公布了总统泽连斯基访问顿涅茨克地区前沿阵地的消息。

      如何读懂新闻背后的含义? ①大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不会是率性而为,或是完全情绪化的直接内心意图显示; ②大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多的只会是体现自己的意愿、强烈程度以及长远的、稳定的目标实现和达成。可以说,大人物的一眼易用性,都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或是相关团队对各种情况的分析研判后的结果。 例如: 普京视察前线最起码释放了如下信号: ①对这片土地的重视以及告知前线的俄军官兵,你们的艰辛,是值得的,鼓舞士气;与此同时,告知前线军民,俄罗斯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支持;基于上述意图,同时向乌克兰以及美国,释放另外一个信号,俄罗斯不会放弃现有目标的达成和屈服于现有的北约挑衅; ②对前线将士进行鼓舞、动员,了解前线困难以及解决相关问题,推动目标最终达成; ③他的到坊,同时显示了另外一个强烈信号,即:顿巴斯地区、赫尔松地区正在想着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因为,一个国家的元首不可能去一个状态不稳定的地区,倘若这两个地区的基础没有打好、打扎实,那么,阵地的失守、将会给国家形象带来巨大负面效应;

      进一步思考: 我们在观察身边人的一举一动的时候,也要通过他们行为,认知他们的真实想法、真实意图、真实动机。

  3. Nov 2022
    1. 埃文有很强的驱动力,很多的资源,而且对莎莎来说很不幸的是,他满怀怒火。假定他把自己的使命用完全自利的角度表达出来(“请帮我朋友节省300美元!”)或是确立一个难以达致的笼统目标(“让我们处处和盗窃作战!”),他选择的工具不会发生多大效力。他所做的是提炼一条信息,然后把这条信息放在足够大的框架之内以激发兴趣,目标触手可及,足以激发自信。(这种甜蜜点是开源软件理论家埃里克·雷蒙德所称的“一个蛮像回事的承诺”。)缺少了这种蛮像回事的承诺,世界上所有的技术也就不过是技术而已。

      提炼一条信息,然后把这条信息放在足够大的框架之内以激发兴趣,目标触手可及,足以激发自信。(这种甜蜜点是开源软件理论家埃里克·雷蒙德所称的“一个蛮像回事的承诺”)。

  4. Oct 2022
    1. 90%以上的小伙伴第一个想到的渠道就是企查查和天眼查。嗯,如果只能想到这里,那么这篇文章就可以结束了。让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些网站上的信息又是从哪里获取到的呢?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index.html 中国裁判文书的官网:http://wenshu.court.gov.cn/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

  5. Sep 2022
    1. 当我阅读非虚构类内容时,我会试着写下具体的实验,可以让我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例如,我今天早上读了 Nick Winter 的 Motivation Hacker 中的一章,它让我想到每小时记录一次我的幸福感,从而更准确地认识我对事情的享受程度,而不是受制于峰终定律(peak-end effect

      分辨有用的信息,看内容能让我有什么具体行动

  6. Aug 2022
  7. Jul 2022
    1. 信息化=组织内的纽带;

      使用 OA、CRM等软件,只是该信息化内涵中的其一。

      信息化 = 个性化产品+快速反应; 信息化=在交货地点制造; 信息化=缩减管理成本、库存和运营成本; 信息化+直接入口=更高的服务标准; 信息化=组织内的纽带; 信息化+物流=全球化。

    2. 信息化:在现有产品和服务中构建更多的数据与信息,使其对顾客更具有价值。

    3. 每一家公司都需要一个“信息化”战略,此处提到的“信息化”,非指企业中常见的那种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狭义地归结到产品思维上,它是指,通过在现有产品和服务中构建更多的数据与信息,使其对顾客更具价值。

      托马斯·莱德曼提出的【信息化】概念:在现有产品和服务中构建更多的数据与信息,使其对顾客更具价值。

      (在现有产品和服务中,构建更多的数据与信息,使其对顾客更具有价值。)

    1. 她在中文维基百科上胡编了上百万字的古罗斯历史,把俄罗斯人都骗了 https://www.ifanr.com/1496660

      谁知道历史就是历史的呢?连现实都不知道是不是现实的。

      这文章标题没问题吗?

    2. 有人听到这个古俄史维基百科的离谱故事时,感想是:「虽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是怎么听着就那么想笑呢!」毕竟怪异又荒诞的故事自然比总能比你总能猜中套路的电视剧更吸引人。一个人花三年去建造虚构历史故事的冲击感也会比历史上国度的战争故事、地理变化更抓眼球。
    3. 这种信息污染如同往人迹罕至的大街上埋地雷,虽然它短时间内无法伤人,但总有一天是会炸的。只是这样的炸弹可能越来越多了,Deepfake、互联网,还有各种不同图片编辑软件工具的存在可以制造出更真实也更有说服力的内容,污染真实的信息。
    4. 信息污染的制造者们不管怀着怎样的心情开始制作,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是在往大海里排污水。对于所有需要在海域生活的人而言,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但它持续存在着。你可能随时被编撰的故事所欺骗,被虚空的知识蒙蔽。
    5. 这个叫做折毛的维基用户最终承认了编撰词条的行为。她表示自己一开始确实是想要认真学习历史的,但在第一次造假后,为了圆第一个谎,就只能撒更多的谎。假的维基内容也从几万字延伸到了百万字,当你付出的越多,也就越难舍弃它。
    6. 甚至于她引用的很多论文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没有她说的部分
    7. 为了掩盖一个错误,用多个的错误去丰满它,一环套一环,假装错误的历史变为了一种真实。

  8. Apr 2022
    1. 善于用细节迷惑人高手们通过玩弄突出性,把重点放在噪音而不是信号上,这与《随机漫步的傻瓜》中讨论的效果相同。我们把特殊的东西误认为是一般的东西,把细节误认为是整体的东西,把噪音误认为是信号–所有这些都来自于相同的心理偏差。

      最高级的欺骗是让对方自己编织一个谎言.

      故意放大噪音来实现混淆.

    1.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质量,呈现两极化。信息的平均质量变得越来越差,但是你能从网上找到的最有用信息,质量正越来越好。 这就好比一个商品极大丰富的市场,对普通消费者是不利的,因为他不知道怎么选择琳琅满目的商品;但对高水平消费者非常有利,因为他能找到最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
  9. May 2021
    1. 因此,作为一条经验法则,你应该对信息进行处理并从中有所收获。你应该在笔记中添加一定的上下文内容,并与其他笔记建立连接,以便让信息转化为知识。即便你没有直接使用你创造的知识,只要你用笔记之间的连接丰富了你正在处理的信息,你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知识点和信息需要产生链接才可以称为知识点. 当认为有意义就可以记录下来, 不要考虑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有用

    2. 实际上,很容易区分知识和信息。信息大多数时候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而且大多数时候信息是“死”的。

      信息\(知识点\)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唾手可得, 需要对信息的掌握和使用

  10. Feb 2021
    1. “In Evernote, Notion, and most note taking tools, your information lives in a hierarchy. Evernote’s is based on three levels: Stacks, Notebooks, and notes. Each note lives in one notebook, which lives in one stack… In Roam, notes live nowhere and everywhere… Each note has relationships to other notes, but no note lives *inside* another note or notebook.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s fluid in the sense that you flow between notes based on their relationships, not because they’re all in the same folder or hierarchy.”

      "在Evernote、Notion和大多数笔记工具中,你的信息存在于一个层次结构中。Evernote是基于三个层次:堆栈,笔记本,和笔记。每个笔记都存在一个笔记本里,每个笔记都存在一个堆栈里......在Roam中,笔记无处不在......每个笔记都与其他笔记有关系,但是没有笔记存在另一个笔记本里。所有的信息都是流动的,你可以根据笔记的关系在笔记之间流动,而不是因为它们都在同一个文件夹或层次结构中。"

    1. We can explore the ways in which our attention is generated, manipulated, valued and degraded. Sometimes attention might simply be a lens through which to read the events of the moment. But it can also force us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our minds work or how we value our time and the time of others. Perhaps, just by acknowledging its presence, we can begin to direct it toward people, ideas and causes that are worthy of our precious resource.

      我们可以探索我们的注意力是如何产生、被操纵、被重视和被贬低的。有时,注意力可能只是一个透镜,通过它来解读当下发生的事情。但它也可以迫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思想是如何运作的,或者我们是如何珍惜自己和他人时间的。也许,只要承认它的存在,我们就可以开始把它引向值得我们宝贵资源的人、思想和事业。

    2. Attention is a bit like the air we breathe. It’s vital but largely invisible, and thus we don’t think about it very much unless, of course, it becomes scarce. If that’s the case — to extend a tortured metaphor — it feels as if our attention has become polluted. We subsist on it, but the quality has been diminished. This is certainly true in my life, where I’ve become so reliant on the constant stimuli of our connected world that I find myself frequently out of control of my attention. I give it to others too willingly — often to those who will abuse the privilege. I’ve also become dependent on the attention of others, even those who bestow it in bad faith. I’ve become a version of the very person Mr. Goldhaber described in 1997, for whom “not being able to share your encounters with anyone would soon become torture.”

      注意力有点像我们呼吸的空气。它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见的,因此我们不会过多地考虑它,当然,除非它变得稀缺。如果是这样的话——借用一个折磨人的比喻——我们的注意力似乎被污染了。我们靠它生存,但质量已经下降了。这在我的生活中确实如此,我已经变得如此依赖于我们互联世界的不断刺激,以至于我发现自己经常无法控制我的注意力。我太乐意把注意力给别人了——通常是给那些会滥用这种特权的人。我也变得依赖他人的注意力,甚至是那些恶意给予它的人。我已经变成了Goldhaber先生在1997年所描述的那种人,对他来说,"不能与任何人分享你的遭遇很快就会变成一种折磨"。

    3. we tend to ignore his favorite maxim, from the writer Howard Rheingold: “Attention is a limited resource, so pay attention to where you pay attention.”

      我们往往忽略作家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的话:“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所以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要集中注意力的地方。”(“Attention is a limited resource, so pay attention to where you pay attention.”)

    1. According to Frederick Hayek’s boo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1973), “civilization rests on the fact that we all benefit from knowledge which we do not possess.” A civilized cyber-world will be one where people know how to assess critically the reputation of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can empower their knowledge by learning how to gauge appropriately the social “rank” of each bit of information that enters their cognitive field.

      根据弗雷德里克·哈耶克的《法律、立法和自由》(Legislation and Liberty, 1973年)一书,"文明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之上:我们都能从我们并不拥有的知识中获益。"一个文明的网络世界将是这样一个世界:人们知道如何批判性地评估信息来源的声誉,并能够通过学习如何恰当地衡量进入他们认知领的每一点信息的社会“等级”,增强他们的知识。